10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0.1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的形态
; 总需求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这主要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一)实际资产效应
这里的资产主要是指金融资产,如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价格水平的上涨,金融资产的名义数量未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人们会减少消费。反过来,价格水平下降,人们会增加消费。因此,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二)利率效应
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减少。反过来,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加,使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进出口效应
一国价格的上升,使得该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即净出口会减少,也使得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一)消费需求的变动
消费需求增加,AD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如图所示。 ;(三)政府支出的变动
政府支出增加,AD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
(四)净出口需求的变动
净出口增加,AD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 ; 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反映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函数。
影响总供给函数的因素:
(1)生产函数:社会短期生产函数
(2)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供给
劳动需求 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是 的减函数。
;10.2 总供给曲线;一、长期总供给曲线
;10.2 总供给曲线;10.2 总供给曲线;(二)货币幻觉假说 (工人错觉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的工人错觉模型也是一般短期模型、不完全预期模型,它假定工资可以自由而迅速调整使劳动市场供求平衡,但企业经常了解实际工资的变动情况,而工人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会暂时混淆了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影响了劳动的供给。;(二)货币幻觉假说 (工人错觉模型)
;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一)LAS曲线的移动 ;10.2 总供给曲线;一、均衡国民收入与总需求变动
(一)古典情形
如图10-4,在古典情形中,总需求的扩大,只能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产出量或国民
收入不会变化。 ;
;二、均衡国民收入与总供给冲击
;三、价格粘性与均衡国民收入
价格粘性是指产品价格的变动迟缓。
大多数企业并不经常改变其产品价格,相反,产品价格往往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不变。有的研究还发现,典型的美国企业大约一年改变一次自己产品的价格,这种价格粘性在AD-AS模型会对均衡的国民收入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价格粘性的成因
1、企业不经常改变价格是因为改变价格有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
2、工资粘性和原材料交易的特点为价格粘性提供了基础。企业的原材料一般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交易常采用长期合同的方式进行,合同规定的交易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
3、经济社会总多数行业中的主导市场是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因此,一家企业频繁改变价格往往会引发价格战,这也对企业的价格变动起到了牵制作用。 ;(二)需求约束均衡与供给约束均衡
; 四、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简要总结
AD-AS 模型,与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虽然都说明国民收入??决定,但它们的理论内涵是有区别的。
收入-支出模型说明的是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的决定,它未考虑货币市场,而且假定投资不变,是一个抽象化的简单模型。 ; IS –LM 模型说明的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共同均衡时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决定,但它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者说未考虑价格水平。
AD-AS 模型说明的是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它取消了价格水平不变这一假定,寻求价格水平与均衡收入之间的联系机制。 ;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D;
2、总需求的要素包括( )
A、消费和净出口 B、投资和税收
C、储蓄和政府购买 D、消费和储蓄
;2、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