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1-
鸿门宴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驾驭《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学问。
???????2、驾驭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别句式
??????等文言学问点,驾驭重要的文言实词。
???3、能精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相互探讨,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
???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冲突中,运用特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爱好,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
???据的评说。
教学重点:驾驭基本的文言学问点,能够做到融会贯穿,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析法、自读法、探讨法。
课时支配:至少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夫斗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志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山穷水尽的境地呢?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知你其中的缘由。
【作者和《史记》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10岁起先诵读古文,后随父亲至长安学习经史,师事闻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从董仲舒学习《春秋》。20岁外出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闻。归来后30岁左右初任郎中,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38岁)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42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并起先编纂史书。天汉三年(前97年,49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倒戈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前后历时14年。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作目的是探讨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改变,形成一家的学说)而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记诸侯)、70列传(记录人臣事迹)、8书(记录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状况)、10表(历史上重大事务年表)。《史记》记事比较严谨真实,史料比较牢靠,擅长记事写人,被后世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资料】
项羽起兵会稽——立楚怀王——北上救赵——巨鹿之战(项羽领兵渡黄河救巨鹿,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烧营舍,持三天口粮。意思很明白,不解巨鹿之围,没有准备再回去。当时,援救钜鹿之围的诸侯营垒有十几座之多,但诸侯之间不是争吵就是惧怕,没有一家敢轻进,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作壁上观。项羽领兵九战秦军,杀声动天地,泣鬼神,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看了,人人惊恐。及楚军败秦,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没有一个是站着走进去的,怎么进去的?跪着爬进去的,没有人敢仰视项羽)[刘邦在沛起义——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鸿门宴——项羽封侯(戏下之会,定都彭城,刘邦迁南郑)——诸侯反叛(项羽任人唯亲,不但不能整理残局,反而加剧分裂)——彭城大战(刘邦合诸侯伐羽,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忙于平叛,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西楚国都彭城。刘邦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歼灭项羽集团;二是要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但是,刘邦到了彭城之后,并没有急着接亲人,反而在彭城忙于接收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等到项羽杀回彭城,刘邦才连忙派人去接家属,但是,此时项羽也已派人去找刘邦的家属。刘邦的家属担忧自己的生命平安,早在项羽来人之前已经躲起来了。刘邦的父亲、妻子从小路去找刘邦,结果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了项羽的俘虏,被迫成为人质。项羽用3万骑兵打击刘邦联军56万,获得成功。刘邦逃亡,他的儿子、女儿幸运地遇到逃亡中的刘邦。刘邦绝情绝义,三番五次踹他的儿子、女儿下车,终于有大臣屡次相助吕后的儿女才逃出性命)——荥阳对峙(刘彭城失败后,逃至荥阳,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时,项王对刘邦说:自秦以来,天下纷争久矣,原由皆因两人起,现我情愿单独和你决一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刘邦笑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