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鸿门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7-
鸿门宴
(40分钟,40分)
一、基础达标(2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D.令将军与臣有郤
【解析】选B。A项“倍”通“背”;C项“蚤”通“早”;D项“郤”通“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今者有小人之言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格外也
【解析】选C。A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一般指嫁娶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项,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C项,没有古今异义,意思是人格卑下的人。D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极;异乎寻常的,特别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因击沛公于坐②不如因善遇之
B.①贪于财货,好美姬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项王默然不应
D.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解析】选A。A项,因:介词,其后省略“之”,相当于“趁着”;B项,于:介词,相当于“对于”/介词,相当于“在”;C项,代词,相当于“这样”/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D项,介词,相当于“替、给”/动词,相当于“认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全都的一项是 ()
【解析】选B。B项,①是宾语前置,②是省略句。A项,都是推断句;C项,都是被动句;D项,都是省略句。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特地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其次,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当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盛大的礼节,“再”表示严峻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解析】选D。“行多次的叩拜礼”错。“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盛大的礼节,表示严峻奉上的意思。
6.(2023·贵阳高一检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我们应当明白,对于细节的关注,就能确保更多人生命的安全,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我们关注。细节打算成败,甚至转变命运。所以,只要关注细节,就能成功。樊哙面对专横的项羽,擅长把握每个细节,既揭露了项羽的阴谋,又保证了自己与刘邦的安全,正是由于他完全把握了每个细节,充分利用了每个细节,所以他得以名垂青史,假如他不能充分把握细节,就会殒身丧命,让刘邦的统一大业毁于一旦。
①对于细节的关注,不肯定就能确保更多人生命的安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细节打算成败,甚至转变命运,但是,只关注细节,不肯定能成功。③就算樊哙不能充分把握每一个细节,他也不肯定就会殒身丧命,让刘邦的统一大业毁于一旦。
7.如图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进展变化的趋势图,请据此总结出三条其进展变化的规律,要求语言简明、精确。(6分)
人际交往进展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进展变化趋势坐标图,横轴上是年龄,沿坐标轴方向递增;纵轴上是百分比,沿坐标轴方向递增。图中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和双亲、同伴、教师的交往变化状况。依据三条曲线的走势可以概括规律:和双亲的交往呈现递减趋势,和同伴的交往呈递增趋势,和教师的交往先是呈增长趋势(8岁之前),然后呈平稳进展趋势(8岁后)。
答案:①与双亲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②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③与教师的交往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基本不变。
图画文字转换解题方略
(1)认真观看画面。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的服饰、动作、表情,物的地理位置、特征,画的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2)精确理解画面。理解应以画面为主,结合注释(文字、符号)。
(3)抓住特征描述。抓住能反映画面特征之处进行描述,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图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