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人教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B.经济“滞胀”局面C.苏联的日益壮大D.法西斯主义盛行
2.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3.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从全融领域首发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4.“波及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
A.来势汹涌B.范围广C.破坏性强D.持续时间特别长
5.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6.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7.下图中两位人物于1932年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应该是( )
A.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B.美国如何应付两次世界大战
C.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经济大危机和是否实行新政
8.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9.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C.贸易保护 D.调整工业
10.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实际上是( )
A.称赞林肯作出伟大贡献B.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C.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D.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11.“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2.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美国取经最成功的案例是( )
A.胡佛面对经济危机的做法B.罗斯福新政
C.发展“新经济”D.优先发展重工业
13.香港凤凰卫视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14.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