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吉林省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doc

发布:2017-06-03约9.59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 近年,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北美西部地区,Y地位于南亚中部。读表回答问题。 地 点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与震中的距离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 级 死亡人数 X 200 5.8 上午10:25 7.4 8 Y 500 2.5 早上4:00 7.1 1820 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人口密度大 B.距离震中近 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2. 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塑料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起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完成题。 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侵袭 ⑤气旋过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2007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定严重 B.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 C.沙尘暴只发生在春天 D.降水量大的地区也会出现旱情严重现象 A.城市人口越越多 B.城市化的速度越越快 C.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D.城市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越越大 6. 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级强烈地震 (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应为:( ) A. 2月2日时51分 2月2日2时51分 2月22日时51分 2月22日2时51分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B.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3)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下图是此次地震区某地的地层剖面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地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7. 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频率高 B.影响范围大 C.持续时间长 D.旱涝都有明显的季节性,洪涝总是发生在夏季 8. 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该地12至24时中降水强度最小的是 ) A.12至14时之间 B.14至16时之间 C.18至20时之间 D.20至22时之间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强弱不同 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台风的影响所致 10. 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 (1)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边境线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纬线分布 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交汇处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多变 C.自然灾害多发 D.人口密集 12.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13. (原创题)据报道,2011年10月23日18时41分,土耳其东部地区发生了地震。图为根据我国地震台网公布的信息绘制的地震位置及其相关信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次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 B.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为13时35分 C.此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震距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