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doc

发布:2017-06-02约7.7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计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2.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 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3.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 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 A. B. C. D. 4.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5.《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 A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1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它却没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