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3/11/29
一、选择题(1.5X40=60分)
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2、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曰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始发展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
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可以说明当时①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该年: 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局面
12、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史实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 C.开辟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3、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14、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周边国家都臣服中国,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15、历史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歌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19、“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