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平等教育课程纲要与教学融入社会学习领域分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0526臺北市文化國小性平融入社會領域教學分享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與教學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分享 國教司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中央團)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輔導群常委 臺北市教育局國教輔導團社會領域、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員 楊武憲老師 (臺北市南湖國小) yws0920@ 「性別意識」之於你… 喚起個人的性別生命敘事… 與自己家人心靈對話… 「做性別」相當於「繼續學習與人互動」 透過教育專業適度轉化,促進學習成效。 性別平等教育法(節錄第三章 課程、教材與教學 )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節錄) 第十三條 本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由影片及新聞專題喚起性平意識(例) 「家好月圓」,周旭薇導演作品。 「玫瑰少年」(法國片)。 「請多多指教」,公視小導演大夢想95。 990513公視晚間新聞(深夜播性暗示廣告 NCC_不違法)。 990611公視晚間新聞(台男女出生比109_100 性別恐失衡)。 如何進行融入式課程 我的未來不是夢—性別議題融入社會領域教學的轉化與實踐(國立教育資料館) 消除/添加取向 貢獻取向 轉化取向 社會行動取向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式課程必攜資料 轉化式課程設計 融入各領域教學的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建議) 性平融入社會領域課程設計實例 概念解讀與轉化實例 實際檢視現行教科書 * * 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 教師應鼓勵學生修習非傳統性別之學科領域。 第十九條 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 第十八條 學校之課程設置及活動設計,應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 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 第十七條 課程沿革 課程沿革 1998年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中,將「兩性教育」列為重大議題。 2001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明列「兩性教育」為重大議題之一,正式實施。 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布實施。 2005年「兩性教育」一詞正式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 2006年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課程綱要進行修訂,原有九年一貫課程之「兩性教育」亦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 課程修訂精神 修訂精神 首重知識階層的建立。 羅列國中小學生應學習的主要概念與次要概念。 建構性別平等教育整全的課程架構。 從知識概念連結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能力指標做有效的連結,建構十二年一貫的課程系統。 國小階段能力指標簡化並減少,國中階段能力指標增加,最終由原本76條調整為69條(國小組39條,國中組30條)。 過往課程實施的問題 一、部分能力指標所指涉的概念過於抽象, 不易解讀。 二、融入式/轉化課程設計不易落實。 三、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缺乏轉化課程知能, 教師對實踐性別課程的意願普遍不高。 四、教科書缺乏評鑑機制。 五、性別平等教育缺乏推動機制。 修訂特色 修訂特色 建立課程知識概念系統。 將國小、國中要學的重要概念提列。 將各個主概念或次概念依難易程度安排至各學習階段,依據各相關概念編擬能力指標。 在附錄一「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補充說明」進行重要概念說明。 修訂內涵 此次修訂新增或調整之重要內容 「課程目標」下新增「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進行部分能力指標之合併、增刪,並依學生需求調整部分能力指標置放之階段。 「性別角色的學習與突破」與「性別的關係與互動」順序互調;「學習內容」新增「性別認同」之學習內涵。 新增「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 提供「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 新增「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補充說明」。 附錄增加「教學示例」。 提供「分段能力指標與概念架構表之對應關係」。 課程修訂後的落實與改善 一、架構完整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核心概念 與內涵。 二、奠定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系統化教學的基 礎。 三、加強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的循序漸進、 縱向連貫與解讀轉化。 四、強調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的課 程實施與教學設計。 五、保障性別平等教育的永續發展與水準。 課綱修訂的配套措施與建議-師培 對師培機構配套措施的建議 宜增設「性別與教育」、「多元文化」、「融入式教學策略」等相關課程。 鼓勵師生從事性別教育研究與研發教材教法,辦理相關研習活動,檢視隱藏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偏見,藉此達到課程典範的增能訓練。 將「性別平等教育」開設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