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勘测第四章纵断面设计题稿.ppt

发布:2017-04-21约6.24千字共1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设计线:它是设计人员从技术、经济、美学等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它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 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 竖曲线: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而设置的曲线。竖曲线有凸、凹之分,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规范》对路基设计标高的规定;《规范》对路基设计标高的规定;第二节 纵 坡;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约相当于公路按设计速度计的最大纵坡减小1%。 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加1%。 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对桥上及桥头路线的最大纵坡: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采用;大、中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同。 隧道部分路线纵坡:隧道内纵坡不应大于3%,但独立明洞和短于50m的隧道其纵坡不受此限;紧接隧道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 在非机动车交通比例较大路段: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1.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 在高海拔地区,因空气密度下降而使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驱动力以及空气阻力降低,导致汽车的爬坡能力下降。另外,汽车水箱中的水易于沸腾而破坏冷却系统。 2.《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4-3的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三、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理想的最大纵坡固然好,但不是总能争取到。因此,有必要允许车速由V1降到V2以获得较大坡度i2。V2称为允许速度。 ;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 最小纵坡值:0.3%,一般情况下0.5%为宜。 适用条件:横向排水不畅路段:长路堑、桥梁、隧道、设超高的平曲线、路肩设截水墙等。 当必须设计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在弯道超高横坡渐变段上,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 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坡长: 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 1.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通常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为宜。 《标准》和《城规》规定了各级道路的最小坡长。见表4-5、4-6。 ;《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坡长限制。见表4-7。 ; 《城规》规定的城市道路最大坡长按表4-8、4-9选用。 ;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纵坡及坡长的选用应充分考虑车辆运行质量的要求。对高速公路,即使纵坡为2%,其坡长也不宜过长。 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坡度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4-7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表4-5所规定的最小坡长要求。;六、缓和坡段;七、平均纵坡;1.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2.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1.定义:合成坡度是指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度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 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2.《标准》关于合成坡度的规定;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①在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②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③非汽车交通比率高的路段。 例如:某二级公路,有一平曲线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为8%,该路段纵坡度为4.8%,则合成坡度为; 九、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 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越岭线哑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缓一些。 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地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 ;4.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