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纵断面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道路工程 * §3-4 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 一. 组合设计原则 1.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连续性; 2.平、纵线形技术指标 大、小均衡; 3.得当的合成坡度; 4.与环境的配合、协调。 * 道路工程 * §3-4 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 二. 线性组合设计要点 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 应相互重合,且平 曲线应稍长于竖曲 线( “平包竖” ) * 道路工程 * §3-4 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 * 道路工程 * 线性组合设计要点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平曲线和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另一方就不要形成多而小。一个平曲线内有两个以上竖曲线,或一个大的竖曲线含有两个以上的平曲线,看上去非常别扭,如左图所示。 * 道路工程 * 线性组合设计要点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暗弯与凸形竖曲线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平、竖曲线重合是一种理想的组合,但由于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这种组合往往不是总能争取到的。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道路工程 * 线性组合设计要点 (1)要避免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3)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 道路工程 * 线性组合设计要点 2.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直线上一次变坡时很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形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形竖曲线次之;直线中短距离内二次以上变坡会形成反复凸凹的“驼峰”和“凹陷”,看上去线形既不美观也不连贯,使驾驶员的视线中断。 * 道路工程 * 线性组合设计要点 3.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1.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 2.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 3.应能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然的融为一体。 4.不得已时,可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以补救。 5.条件允许时,以适当放缓边坡或将其变坡点修整圆滑,以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加路容美观。 6.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 * 道路工程 * §3-5 爬坡车道 一.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1.公路 设置条件 ? 1.沿上坡方向载重汽车速度降低到允许最低速度(表4-15)以下时,可设置爬坡车道; 2.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应设置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与正线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相同。 * 道路工程 * 2.城市道路 二。爬坡车道设计 1.横断面组成 爬坡车道设于上坡方向正线行车道右侧,如图4-9所示。爬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5m,包括设于其左侧路缘带的宽度0.5m。 * 道路工程 * 2.横坡度 ????一般小于正线的横坡度,对应关系见表4-16 3.平面长度与布置 * 道路工程 * 爬坡车道的平面布置如图4-10所示,其总长度由起点处渐变段长度L1、爬坡车道长度L和终点处附加长度L2组成 * 道路工程 * 起点处渐变段长度L1用来使正线车辆驶离正线而进入爬坡车道,其长度一般取45m。 ????爬坡车道的长度L,一般根据所设计的纵断面线形,通过加、减速行程图绘制出载重车行驶速度曲线,找出小于允许最低速度的路段,从而得到需设爬坡车道的路段。 * 道路工程 * 爬坡车道终点处附加长度L2用来供车辆驶入正线前加速至允许最低车速所需的长度。其值与附加段的纵坡度有关,见表4-17规定,该附加长度包括终点渐变段长度60m在内。 ????爬坡车道起、终点的具体位置除按上述方法确定外,还应考虑与线形的关系。通常应设在通视条件良好,容易辨认并与正线连接顺适的地点 * 道路工程 *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 主讲老师 xx xx工业大学土水学院 * 道路工程 * 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 §3-1 概述 §3-2 纵坡设计 §3-3 竖曲线设计 §3-4 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 §3-5 爬坡车道 * 道路工程 * ??沿道路中线垂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且道路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示意图见下图 ?纵断面图上主要有两条线:地面线和设计线。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 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 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 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