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安徽省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合肥一中2013-2014学年度段一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曾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2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4、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若非专凭自己的时代判断,来吞并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对钱穆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承认皇位世袭在中国古代的合理性
?B.认为评判历史事件要结合历史判断?
C.这种“自然的办法”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D.中国传统政治是黑暗的、非理性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第2小题分,共计分。
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从图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及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6分)
材料二
秦朝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相比有何不同?(12分)
材料三
从上图看出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该制度导致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分)
材料四
(4)上图是元朝行省图。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行省制度的影响。(4分)
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灵时童谣》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三 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四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 这一时期选官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4分)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这时期察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其与察举制的关系。(5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
2013-2014学年度段一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第2小题分,共计分。
- 1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