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4年级下册23.黄河的主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3.黄河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漂、系”两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理解 “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等成语表达的意思,并理解关键字的字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默读课文,以“我”的视线为线索,读书想象“黄河滚滚”“羊皮筏子”“乘客谈笑风生”“艄公破浪前行”等场景,读懂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成为黄河的主人。
3.抓住描写细腻的语句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朗读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品读文章以“黄河”“羊皮筏子”“我的感受”“乘客”等为衬托,塑造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以“羊皮筏子的艄公呀,我敬仰你——”选用书上的词句,写出自已的阅读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描写细腻的语句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朗读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品读文章以“黄河”“羊皮筏子”“我的感受”“乘客”等为衬托,塑造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
品读文章以“黄河”“羊皮筏子”“我的感受”“乘客”等为衬托,塑造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借助学习单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是否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掌握情况;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朗读,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通过抓关键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文中还会深入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新鲜词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直奔主题“黄河的主人”指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并划出有关的句子。学生通过交流锁定了中心句,让学生有效地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为了深入理解中心句,也是文章的主旨,首先通过多媒体和朗读感受黄河的气势,再采用默读、圈画、批注等形式自主学习后,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反复朗读、品味重点词语,使学生感受到羊皮筏子的危险,乘客的谈笑风生,艄公的高超驾驶技术,同时抓住中心句反复诵读,让学生的感受一次比一次强烈。最后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艄公精神。
4.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明确作者运用了衬托的表达方法。通过仿写身边人的小练笔,学会这种表达方法。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后附件1)
2.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与羊皮筏子的特点。
教师:1.设计、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聚焦课题,激发阅读愿望。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知道黄河吗?可以运用你积累的一些语言来描绘你心中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2.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
出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师读,生读。)
3. 作者袁鹰是眼前的黄河又是怎样的黄河?(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带着你看到的、听到了,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3)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谈谈你看后的感受?你心里感到怎样?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4)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心情怎样?用了什么词?(板书:胆战心惊)这个词什么意思。这里的“战”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惊”是什么意思?再来读出作者的感受。
(5)文章中还有一些描写黄河气势的词语,你关注了哪些?交流一下。(引导读句子,交流——汹涌的激流、湍急的黄河、波浪滔滔的黄水、险恶的风浪、惊涛骇浪)
出示:汹涌的激流、湍急的黄河、波浪滔滔的黄水、险恶的风浪、惊涛骇浪
指名读正确。你能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吗?提出不理解的讨论。
“惊涛骇浪”什么意思?认识“骇”字,理解意思。
再读这些词语,读出描写的意思来。
(6)面对滚滚黄河,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胆战心惊,又有谁敢做黄河的主人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黄河的主人”指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二)加强初读,推进整体感知。
1.识字学词,积累新鲜词语。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磁力 整个儿 吞没 体积 竹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