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版)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1章 化学实验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限时规范特训.doc

发布:2018-05-15约4.7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80分) 1.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 C 解析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不加热反应不能发生,A错误;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用饱和食盐水,B错误;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锰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正确;加热过程中促进氯化锰水解,最终得不到所要产物,D错误。 2.从海带中提取碘应该包括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蒸馏等过程。下列有关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将海带灼烧成灰 B.用装置乙过滤得含I-的溶液 C.用装置丙分离出碘的CCl4溶液 D.用装置丁蒸馏获得碘并回收CCl4 答案 C 解析 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蒸发皿中进行,故A错误;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图乙中缺少玻璃棒,故B错误;水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层,图丙中分液装置可分离,故C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 3.[2017·河南洛阳模拟]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H3(H2O) 碱石灰 洗气 B H2O(Br2) CCl4 萃取分液 C KCl固体(I2) KOH溶液 加热 D MgCl2溶液(FeCl2) NaOH溶液 过滤 答案 B 解析 用碱石灰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称为干燥,不能称为洗气,A错误;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通过萃取、分液除去水中溶解的溴,B正确;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加热使I2升华,C错误;MgCl2和FeCl2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Mg2+和Fe2+都生成沉淀,D错误。 4.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A 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 胶头滴管、试管、漏斗、玻璃棒、烧杯 B 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 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C 用植物油提取溴水中的Br2 铁架台、分液漏斗、玻璃棒、烧杯 D 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答案 B 解析 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需要萃取分液操作,使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故B正确;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提取溴水中的Br2,故C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气不需要加热,则不需要酒精灯,且缺少气体发生装置,故D错误。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为苯,该装置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B.加热烧杯,可以分离NaCl和NH4Cl C.制备MgCl2晶体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答案 B 解析 该装置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在加热的条件下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氨气和氯化氢又化合生成氯化铵,所以能通过加热法分离NaCl和NH4Cl,故B正确;直接加热蒸干氯化镁溶液得到氢氧化镁固体,故C错误;根据图示,读数为11.80 mL,故D错误。 6.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⑥SO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序号 操作步骤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呈橙色 (3) 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B.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②③ C.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⑥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答案 C 解析 (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碱性,肯定含有SO,则一定不含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阳离子一定含有Na+;(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3)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因为在第(2)步骤中加入过量氯水后,SO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