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6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6讲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1.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 试剂或方法 实验现象 Na+ 焰色反应 黄色火焰 K+ 焰色反应 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 Mg2+ NaOH溶液 白色沉淀,不溶于过量的碱 Al3+ NaOH溶液 白色沉淀,溶于过量的强碱 Fe2+ ①NaOH溶液 ①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②先加KSCN溶液,再加氯水 ②先无明显现象,再变血红色 Fe3+ ①NaOH溶液 ①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KSCN溶液 ②溶液呈红色 ③苯酚溶液 ③溶液呈紫色 Cu2+ NaOH溶液 蓝色沉淀 续表(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 试剂或方法 现象 Cl- 硝酸银溶液与稀HNO3 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Br- 硝酸银溶液与稀HNO3 浅黄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氯水和四氯化碳 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 续表
(3)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或说明 Cl2 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KI+Cl2===2KCl+I2(淀粉遇I2变蓝) NH3 ①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①NH3+H2O((NH3·H2O((NH+OH-②NH3+HCl===NH4Cl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变红色 SO2有漂白性 CO2 ①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2++2OH-+CO2=== CaCO3↓+H2O NO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 NO2 ①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溶于水后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3NO2+H2O===2HNO3+NO 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2)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方法 原理 杂质成分 沉淀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Cl-、SO、CO、Ba2+、Ca2+、Fe3+、Ag+ 气化法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CO、HCO、SO、HSO、S2-、NH 杂转纯法 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 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对应的酸或碱) 氧化还原法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 热分解法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酸碱溶解法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反应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一定是SO2。( )
(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Cl2。( )
(3)某溶液做焰色反应时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只含Na+,不含K+。( )
(4)SO2中混有少量NH3,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除去。( )
(5)除去SO2中的少量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SO3溶液。( )
(6)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可加入铜粉除去。( )
(7)某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SO。( )
(8)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检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可能有Fe2+
B.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氨气
C.用铂丝蘸取白色粉末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有Na+,可能有K+
D.向某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或SO
答案 D
解析 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只能说明含Fe3+,不能说明无Fe2+,A正确;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氨气,B正确;用铂丝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可能有K+,C正确;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的一种或两种,则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可能为CO、SO、HCO或HSO,D错误。
考点1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典例1 (2017·北京密云区一模)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
色沉淀 原溶液中
有SO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
显紫色 原溶液中
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