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_异丁氧基_10_羟基_1_7_二氮杂菲_2_8_二羧酸甲酯的合成_表征及晶体.pdf

发布:2017-05-30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 年第30 卷 有 机 化 学 Vol. 30, 2010 第11 期, 1716~1720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 11, 1716~1720 ·研究论文· 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的合成、 表征及晶体结构 a,b *,a b 朱恒衡 管自生 詹传郎 (a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9) (b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摘要 报道了4-异丁氧基-10-羟基-1,7-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1) 的选择性合成. 化合物 1 是以间苯二胺(3)为起始原 料, 经三步反应合成得来. 间苯二胺和 1,4-二羧酸二甲酯丁炔(4)反应生成了 1,3-二-(1,2-二甲氧羰基-乙烯氨基)苯(5), 随后化合物 5 在二苯醚中加热回流, 生成 4,10-二羟基-1,7-邻二氮杂菲-2,8-二羧酸甲酯(6)和 4,5-二羟基-1,8-二氮杂蒽- 2,7-二羧酸甲酯(7). 从核磁共振氢谱中可以估算出, 化合物6 的产率是化合物7 的7~9 倍. 化合物6 和7 的混合物通 过Mitsunobu 反应生成了化合物1 和4,5-二异丁氧基-1,8-二氮杂蒽-2,7-二羧酸甲酯(2), 其中化合物1 的产率是化合物2 的5~7 倍. 晶体结构清楚地表明化合物1 中10 位上的羟基与 1 位上的氮原子之间形成了六元环分子内氢键, 而在化 合物2 中却没有发现分子内氢键, 此现象很好的说明了氢键的形成与选择性合成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关键词 选择性合成; 分子内氢键; Mitsunobu 反应; 晶体结构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4-iso-Butoxy-10-hydroxy-1,7-phenanthroline- 2,8-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 Zhu, Henghenga,b Guan, Zisheng*,a Zhan, Chuanlangb (a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e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b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BNLMS), Laboratory of Photochemistry ,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selective synthesis of 4-iso-butoxy-10-hydroxy-1,7-phenanthroline-2,8-dicar- boxyl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