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pdf

发布:2017-09-16约1.23万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说明什么问题? “老鼠生来会打洞” 遗传现象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又说明什么问题? 变异现象 遗传 (heredity) 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使子代与亲代有相似 的现象,叫遗传。从分子水平上讲,遗传就是遗传信 息的复制和表达。 变异 (variation)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有差异的现 象,主要体现在形态和生理性状。从分子水平讲,是 遗传信息发生了变化。 遗传型——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因子或基因的总称。 表型——具有一定遗传性的个体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通过 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有些基因结构未发生变化仅表型改变不是变异,只 能称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变异是基因结构发 生变化,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变化,此变化可以遗传给 子代形成新的品种。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 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 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 一、DNA是遗传物质 三个经典实验证明了核酸(DNA和RNA)是遗传物质基础。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 2.噬菌体感染实验 3.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一、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 的R型转化为S型。 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 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 型菌株的是遗传因 子,即DNA 。 噬菌体感染实验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32P标记噬菌体DNA 大多数噬菌 体的DNA存在 于细菌中,而 外壳留在上清 液中。 核外DNA的种类 线粒体 细胞质基因 叶绿体 (质体) 中心体 真核生物 卡巴颗粒 的 “质粒” 酵母菌的2m质粒  核外染色 F因子 体 R因子 原核生物 Col质粒 的质粒 Ti质粒 巨大质粒 降解性质粒 卡巴颗粒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小沟 大沟 1.0 nm (2) 每条主链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连接而成,位于 (3) 双螺旋的直径是2nm,沿中心轴每个螺旋周期有 (1) DNA由2条反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构成,两条 (4) 两链间的碱基以氢键互相配对。A与T配,有2个 螺旋外侧,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与螺旋中 10个核苷酸对,螺距为3.4nm,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 链绕同一中心轴盘旋而形成右手双螺旋。 氢键;G与C配,有3个氢键。 心轴垂直,螺旋表面有2条螺旋形的凹槽:大沟和小沟。 0.3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