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菌种选育.ppt

发布:2017-06-19约4.5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灭菌与消毒 测试 1. 灭菌和消毒的过程中,我们常用改变温度灭菌和低温抑菌法,____;____;____;____和机械除菌法这六种方法。 2.使用物理方法灭菌消毒时,我们常用热力灭菌法进行,它包括___和_____两种方法;而湿热灭菌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法灭菌中,常用的消毒剂有哪十大类? 4.在生物抗菌法中,我们主要使用( )和( )来达到抑制或杀灭有害微生物的目的。 以上4道题目,每题1分,作答时间10分钟。 不需要抄题,直接写题号和答案。 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按两次作业分数,即4分计算)。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菌种选育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几个基本问题,概念 1.什么是遗传? 指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其形态、结构、代谢、毒力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都相对稳定,并可由亲代传给子代。——保持种属稳定性 2. 什么是变异? 指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子代较之亲代在性状上发生某些变异。 ——变异导致微生物进化以适应新环境,也可使其产生变种和新种 3.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微生物个体微小,遗传物质较为简单,易于人工培养,繁殖速度快,因而被用于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实验材料,在药学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一、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RNA (一)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 生物体内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是具有特定核苷酸序 列的DNA片段 染色体 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形态和 数目具有种系的特性。因细胞可被碱性染料着色,故名。 1.原核生物的染色体——简单 2.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复杂 (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质粒:微生物细胞内游离存在于细胞质活能整合入染色体的DNA分子。 2.附加体:能整合入染色体的质粒。 3.质粒的特性: (1)绝大多数质粒是闭环的双链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106-108 (2)能自主复制。复制时必须附着在细胞膜上,有特定的复制位点。 (3)质粒所携带的基因通常并非细胞生长所必须。 (4)质粒可以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5)不相容性或相容性。 (6)质粒可以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而消除。 DNA的结构 常见的染色体形态 二、微生物遗传变异的机理 (一)突变 突变: 由于遗传物质中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而可遗传的改变,导致微 生物的某些性状发生遗传性的变异。 突变 基因突变: DNA上某一点的遗传物质的改变,也称点突变 染色体畸变: DNA上大范围的损伤,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的改变 1.突变的主要特征 (1)稳定的可遗传性 (2)可逆性 (3)稀少性 (4)独立性 (5)自发性 (6)诱变性 (7)不对应性 2.诱变的机制 胞嘧啶(缩写作C)、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DNA专有)和尿嘧啶(U,RNA专有) DNA: C,G,A,T; RNA: C,G,A,U (1)碱基对置换诱变剂使某个碱基发生变化,因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发生错误 (2)移码突变 (3)染色体畸变 (4)紫外线的诱变机制 3.突变的类型 (1)高产突变株 (2)抗性突变株 (3)营养缺陷突变株——医药工业中常用 (二)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 1.基因转移:遗传物质从供体菌(提供DNA的菌体)转移到受体菌(接受DNA的菌体)的过程 2.基因重组:来自不同亲代细胞的DNA分子通过重新组合,成为带有双亲遗传信息的新DNA分子的过程 3.转移方式 (1)接合——直接接触 (2)转化——裸露的DNA片段 (3)转导——噬菌体作为媒介 (4)噬菌体转变——噬菌体DNA整合 (5)细胞融合——不同物种间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菌种选育 第二节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所需的主要酶类及基本操作过程 (一)基因工程所需的主要酶类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连接酶 3.其他 逆转录酶;DNA末端转移酶;各种单链核酸酶 (二)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 1.目的基因的分离 2.载体 3.体外DNA重组 4.遗传转移 5.复制、表达和筛选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1.生产基因工程药品 举例: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60多种 优点:高质量、低成本 2.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1)农业:培育高产、优质或具特殊用途的动植物新品种。 (2)畜牧养殖业:培育体型巨大(如超级小鼠、超级绵羊、超级鱼等)、品质优良(如具有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的转基因动物;利用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激素、抗体及酶类等。 3.疾病诊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矿藏开采、化工、食品工业等都有一定成就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菌种选育 第三节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