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课件:第一课-沁园春-长沙.ppt

发布:2018-06-08约2.12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关于词的常识(1)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 不同的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一定的字数、句数、格律。 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关于词的常识(2) 请调整好诗句的语序,并说说意思。 正确顺序: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意思: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答:不行。 因为:表明一个人,也让读者想到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 领字 ”的常识 领字又叫“一字逗”。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常用的如“惜”“看”“恰” “怅”等。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体会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 远---近---高---低 视角变化慢,应是神态自若,兴味盎然之感。 想象步骤 第一步:勾勒形态 第二步:染上色彩 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 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 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 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江水缓缓流淌,大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上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特写镜头:船只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鱼翔浅底 请找出富于表现力的几个动词 染 击 翔 拟人手法,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好像经人工染过一样,景色十分壮美,使人不自觉的想到《山行》中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显示出雄鹰的展翅奋飞、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诗人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绚丽蓬勃,充满生机。 古人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萧杀悲凉,如“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风秋雨愁煞人”,而诗人却与众不同?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故其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主沉浮”是什么意思?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上阙通过“写景”,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上阕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远眺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近观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视 俯瞰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静 景 动 景 (群山) (江中) (江中) (群山) (天空) (水底) 问——谁主沉浮? 上阙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中巧妙回答这一问题的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 D、曾记否,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 问: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 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答: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 沁园春 长沙 上阕 下阕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远眺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近观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视 俯瞰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静 景 动 景 (群山) (江中) (江中) (群山) (天空) (水底) 书生意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