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 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文本审美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沁园春·长沙》运用对比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广阔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请你学习这种写景状物的手法,抓住某个季节的特征,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幅画面。 【示例】 秋高气爽,这词语形容秋天,确实很恰当。天是那么地高,那么地蓝,像浩瀚的海洋。站在山上,凉爽的风,消去了我所有疲劳。举目远眺,整个城市尽收眼底。红色的枫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翔在幸福的人间。黄色的落叶,把马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秋蝉在草丛中幸福地弹唱,好像在歌唱收获的季节。远处金灿灿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浪在翻滚,十分壮观。柿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实,淡淡的香甜飘浮在空气中。花园里,菊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有的昂首怒放,有的亭亭玉立,还有的羞羞答答,真是千姿百态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最使人快活的季节。 【角度二】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了这些词句,你有什么感想?请写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的感受。 【示例】 青春可以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青春可以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青春是一条河,平静时,泉水叮咚,绵绵诉说着青春的故事;激荡时,汹涌澎湃,激情放射出绚烂的光芒。青春需要激情,青春需要在激情中飞扬。 雄鹰在风雨中练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年轻人不应该畏畏缩缩,瞻前顾后,我们将用青春释放激情,用青春谱写人生的乐章。 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我们誓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容不得半点浪费。年青朋友们,让我们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让青春在激情中飞扬,向着金色的彼岸前行。 3、下阕回忆往事和上阕有什么联系? 下阕的两幅画面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高度概括了词人的战斗生涯,展现了主人公昂扬的革命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力挽狂澜的革命气魄;另一方面,塑造了革命英雄群体形象,揭示了领袖成长的社会基础,也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上片写景抒情,以“独立” 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激荡的思绪,为“怅”“问”“忆”蓄势。接着用“看”领起湘江秋景,奠定壮怀激烈的感情基调,引出发问。“怅”由自然想到人类社会,词人激情澎湃、慷慨发问。 下片叙事,是上片的感情发展和延续。以“忆”字直贯“峥嵘岁月”图,追叙往昔战斗生活,描绘早期革命者群体英雄形象,表现豪情壮志。 “中流击水”图,展现了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回答了上片的发问。至此,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 写 景 时间、地点、 特定的环境 (前三句) 湘江秋景图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静景 (色) 动景 远景 近景 红染碧争击翔 仰视 俯视 总结 抒 情 百侣曾游 忆往昔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曾记否 中流击水 设问 结 尾, 回答“ 谁主 沉浮”:投身 革命, 急流 勇进, 担负 大任。 主 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秋天里的悲喜 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秋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