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x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瘫痪、侍弄、憔悴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母亲说的那段话。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母亲深沉的爱。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母亲的复杂情感以及文章结尾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所蕴含的意义。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母爱,珍惜亲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秋天的印象。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它有金黄的树叶,丰硕的果实。在你们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请几位同学回答)
2.引出课题《秋天的怀念》。
然而,有一位作家,每当他面对秋天,心中便涌起别样的情感。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去感受他与母亲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秋天的怀念写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了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这几件事。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20分钟)
1.研读我发脾气时母亲的表现。
找出文中描写我发脾气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例如: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是怎样做的?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提问:从母亲的这些举动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她心疼儿子,却又不知道如何安慰,只能默默地承受,表现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品味母亲隐瞒病情的细节。
母亲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病情?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语言和动作,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母亲隐瞒病情,是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希望儿子能坚强面对生活,表现出母亲的无私和伟大。
3.感受母亲央求我去看花的执着。
母亲为什么一直央求我去看花?
找出文中母亲央求我去看花的句子,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分角色朗读母亲和我的对话,体会母亲的心情。
思考:母亲的央求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母亲希望通过看花,让儿子走出阴影,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表现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和期盼。
4.体会母亲的临终嘱托。
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学生找出句子: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母亲希望儿子和女儿能相互扶持,珍惜生命,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是母亲对子女最后的爱和牵挂。
(四)深入探究,体会写法(10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