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ok.ppt

发布:2017-09-04约2.86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章学习要求 1、能够较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 2、理解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3、了解不同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并能进行简要比较和评价; 4、能够从宏、微观角度对货币需求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掌握不同角度分析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5、了解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问题的提出: 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 人们需要多少货币? 社会角度:需要货币媒介功能 个人角度:将货币看成财富的一般代表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第二节 古典货币需求理论 (一) 代表人物: 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 (二) 主要观点: 1、研究出发点: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2、公式: MV=PT M——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量; V——货币流通速度; P——价格平均数; T——商品劳务交易量。 3、假设及结论 假设: V是货币流通速度,受支付习惯、信用发达程度等制度因素的影响,成稳定状态。 T是商品劳务交易量,完善的价格机制下,经济充分就业从而产出是稳定的 结论:货币供应量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的变化 4、货币需求的表述 Md= PT/V 二、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二、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3、影响因素 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额(Y) 其次是持有货币便利性与机会成本(K) 4、结论: K稳定,Y不变(充分就业),所以M与P同向变动。 二、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三)与现金交易方程式的比较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2、对货币需求分析的角度不同; 3、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第三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称为流动性偏好论 一、代表人物:凯恩斯 二、主要观点: (一)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交易性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2、预防动机——预防性需求与收入正相关 3、投机动机——投机性需求跟利率成反向关系 (二)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需求曲线 1、货币需求函数 L=L1+L2 =L1(Y)+L2(i) 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2、在Y给定时,可得到向右下方倾斜货币需求曲线。当利息率很高时, L2 =0,货币需求曲线垂直;当利息率很低时, L2无限大,货币需求曲线水平(流动性陷阱) 3、收入变化导致货币需求曲线位置变化 (一)鲍莫尔—托宾模型 1、基本结论:交易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的函数 2、公式: M=kY 1/2 r -1/2 (二)托宾模型 1、问题的由来:凯恩斯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资产:一是货币,二是债券,一个人根据自己对将来利率的预期来选择资产,结果是其要么全部持有货币,要么全部持有债券,不可能两者都持有,这一结论与现实不符。 2、托宾模型的解释:托宾通过引入资产风险的概念,用资产组合理论成功地解释了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的现象,并说明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依然成立,即货币需求仍是利率的减函数。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1、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 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广泛得 多; 2、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 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率变化而变 化的量; Md /P=f(Y,rb-rm,re- rm,?e- rm) 3、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三、弗里德曼的名义国民收入决定论 四、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政策含义 在其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弗里德曼分析了各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并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弗里德曼认为,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和持续性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只能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 弗里德曼认为,不能把限定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上。弗里德曼主张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 1、需求:欲望,心理需要 2、货币需求: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各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产的需要(欲望与能力的统一) 3、名义的货币需求(Md)与实际的货币需求(Md/p) 4、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 货币流通规律 1、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M=PQ/V 2、内容: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 3、假定条件: 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货币为足值金属货币 3)金属货币具有“蓄水池”功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