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x
PAGE
13-
第一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缘由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难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答案:1.D2.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较低的平原人口占20%,然后随地势上升人口比重削减,到300米左右又随地势上升人口比重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地势较低的地区气候不利于人们的生活。而备选项中的四川盆地、恒河平原是典型的人口稠密地区,亚马孙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50米左右,是人烟稀有地区,不行能占20%的人口比重;刚果盆地大部分海拔在300~500米,由于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而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较少。
某媒体撰文呼吁全面放宽打算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某人口专家也表示,打算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结合图甲、图乙,完成3~4题。
图甲某国人口年龄构成
图乙
3.某教授认为“打算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持续削减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4.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D4.A
解析:第3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我国0~14岁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第4题,图甲显示2010年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6.60%,15~64岁人口比重为74.5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8.87%,符合图乙中的①点。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D6.C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下图为人类大陆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世界人口的分布()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大洋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北半球比南半球多
8.图中区域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7.D8.A
解析: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世界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高纬度比低纬度少;亚洲人口最多;东半球人口比西半球多;北半球人口比南半球多,故选D项。第8题,世界上的人口按肤色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其中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主要分布在图中的①地,故选A项。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10.关于四国人口分布缘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严寒,人口稀有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全都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有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有
答案:9.D10.B
解析:第9题,①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②国人口集中在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为德国;③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④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第10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有;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发较晚,人口稀有;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山地可能是()
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
12.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缘由是()
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
B.气温高,降水多
C.草场宽敞,畜牧业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11.B12.C
解析:第11题,依据图中人口的分布推断:北坡的山脚人口多,说明山麓自然条件好,而南坡的山腰人口多,说明自然条件好,只有天山满足。在冬季,由于西风和西北风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气候潮湿,而南坡则全年干旱;南坡山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