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第3课时教学设计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蛋白质组成元素、基本单位
(2)概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4)说出核酸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
(5)概述核酸的类型,比较其异同点,及分布部位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3)概述核酸的类型,比较其异同点,及分布部位
难点:(1)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3)核酸的结构及比较
三、教学方法
1.列表法:通过比较,加深对核酸类型的比较与认识。
2.启发、讲解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通过具体事实,启发学生发现、思考相关知识并得出结论。
3.类比法:运用类比法,让学生对大分子的结构及特点,更好的掌握。
4.学案导学:见学案。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初步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及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展示劣质婴幼儿奶粉导致“大头儿”的图片资料,指出劣质婴幼儿奶粉对婴幼儿健康的危害及其原因。
教师:日常生活中,哪些常见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呢?
学生:豆制品如豆浆、豆腐;奶制品如牛奶、奶酪;还有肉、蛋……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蛋白质如何被我们吸收利用的呢?
【讲述】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道的消化成为氨基酸,吸收经循环系统,运输并且供给全身组织细胞,合成我们自己的蛋白质。由此可见,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氨基酸的结构上具有什么特点呢?
【讲述】观察所展示的四个氨基酸分子,发现其共有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通式,可总结为:一个中心(C原子)、三个基本点(氨基、羧基、H原子)、一个可变项(R基)。R基不同,氨基酸就不同。
3.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哪些?
【讲述】由氨基酸的通式可看出,肯定含有C、H、O、N,R基是可变基团,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也就是有20种R基,R基里面可能含有S、P等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探究二:氨基酸连接的方式——脱水缩合
1.氨基酸是基本单位,如何连接起来的呢?
【讲述】氨基酸相互连接的方式,称为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的过程。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可以写成:—CO—NH—或—NH—CO—。
【补充】
1)脱水缩合反应中H20的元素来源:-OH来自羧基,-H来自氨基。
2)一条肽链两端至少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至少:因为R基里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n条肽链,至少有n个羧基和n个氨基。
3)一条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每两个相邻的氨基酸之间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
一条肽链如果有n个氨基酸,能脱去多少分子水,形成多少个肽键?(n-1)
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m条肽链,形成多少个肽键,脱掉多少个水分子?(n-m)
肽键数=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那么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是多少?
计算公式:na-(n-m)18
2.氨基酸连接起来就是蛋白质吗?蛋白质如何形成的?
【讲述】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叫做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形态的蛋白质。
【补充】多肽和蛋白质的不同:
多肽无空间结构,蛋白质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多肽仅是多个氨基酸的集合体,蛋白质还结合其他物质(如e)
多肽无生物活性,蛋白质有生物活性
探究三:蛋白质的多样性
1.我们的食物很多都是含蛋白质的,可是为什么看起来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讲述】蛋白质具有结构多样性,影响结构多样性的因素有:
假设用下面每一种符号代表一种氨基酸,由他们构成若干多肽链。分析他们的不同:
○-□-△ ○-○-○
○-□-○ ○-○-○-○-○
○-□-△-△-△-○
△-○-□-△-○-△
结论:
组成每种蛋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