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第一节重力与弹力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
重力与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知道重力产生的缘由,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形变和弹力产生的缘由。
4、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5、通过试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争论方法。
6、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难点
1、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程。(重点)
2、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的推断。(重点)
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难点)
4、通过试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难点)
自主探究
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1)在试验室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2)重力的计算公式是G=mg,公式中G是物体的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
(1)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打算因素:物体的外形和质量分布。
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探究思考
重力及重心的理解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与引力相比,重力大小略微小一些(两极除外),方向略微偏一些(两极和赤道除外)。
(2)大小:G=mg,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上升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竖直向下,除了赤道和两极,竖直向下并不是指向地球的球心。
2、重心的性质及确定方法
(1)重心的特点: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及打算因素
①位置: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②打算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状况。
b.物体的外形。
(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①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章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②外形不规章的薄形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典例一】1、把一个薄板状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对于此薄板状物体所受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B.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薄板的重心肯定在直线AB上
解题思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选项A错误;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选项C错误;由于绳对板的拉力与板受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必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薄板的重心肯定在直线AB上,选项D正确
答案:D
弹力的有无及方向推断
1、产生弹力必备的两个条件
(1)两物体间相互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推断弹力有无的三种常见方法
(1)直接推断:对于形变较明显的状况,可依据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推断。
(2)间接推断
①分析物体所受其他力的状况。
②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应具有的受力特点。
③结合前两点推断物体是否还需受弹力作用。
(3)“假设法”推断:常见以下三种情形。
①假设与争论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推断争论对象的状态是否变化,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状态变化,则此处存在弹力。
②假设有弹力,看看争论对象还能否保持平衡或原来的运动状态.若能保持,则说明有弹力;若不能保持,则说明没有弹力。
③假设没有弹力,看看争论对象还能否保持平衡或原来的运动状态.若能保持,则说明没有弹力;若不能保持,则说明有弹力。
【典例二】2、静止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对它肯定有拉力作用
B.细线可能对它没有拉力作用
C.斜面对它可能有支持力作用
D.斜面对它肯定有支持力作用
解题思路:小球必定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假设有弹力,小球将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弹力垂直于斜面对上,三个力的合力不行能为零,小球将向右上方运动,与题设条件冲突,故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故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两个力,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答案:A
试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