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微生物项目四培养基的配制1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 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熟悉分离、培养微生物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分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营养六要素 碳源:提供微生物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用途:糖、蛋白质、核酸合成。 氮源:提供微生物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用途:蛋白质、核酸合成。 能源: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生长素:微生物生长必需,但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无机盐:提供微生物繁殖所需各种重要元素。 水分:水是保证生命活动重要的介质。 培养基的种类 据组成成分可分为: 1. 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等。) 2. 半合成培养基:有一部分纯化学物质和另一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3. 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 (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等。)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1. 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常用凝固剂为琼脂)的液体状态培养基。 2.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左右的凝固剂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或农副产品培养基。 3.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5%凝固剂而成的半固体状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其分为: 加富培养基:加富培养基是指在普通培养基里加过血、血清、动物(或植物)组织液或其他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用以培养某种或某类营养要求苛刻的异养微生物 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配制培养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 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耗养分 改变培养的酸碱度 产生毒素或者抑制物 灭菌方法 加热灭菌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过滤除菌 辐射灭菌 放射线辐照灭菌 紫外线灭菌 化学药品灭菌 加热灭菌——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蛋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少,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要高(160~170℃),时间要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湿热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一般培养基用0.1Mpa,121.5℃,15~30min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 过滤除菌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液体物质(如维生素、血清),一般可用细菌过滤器进行除菌。 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线灯进行的。波长为200-300nm的紫外线都有杀菌能力,其中以260nm的杀菌力最强。在波长一定的条件下,紫外线的杀菌效率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紫外线杀菌机理主要是因为它诱导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和DNA链的交联,从而抑制了DNA的复制。另一方面,由于辐射能使空气中的氧电离成[O],再使O2氧化生成臭氧(O3)或使水(H2O)氧化生成过氧化氢(H2O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