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9例临床回顾性治疗效果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9例临床回顾性治疗效果分析
赵海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010120)
【中图分类号】R78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227-02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入院治疗的患者59例,采用微量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经过治疗,治愈33例,好转出院2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9%,死亡率为5.1%。结论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合理使用胰岛素,维持血糖平稳,预防电解质紊乱,有效防治急性并发症,胰岛素泵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微量胰岛素泵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和乳酸性中毒也随之逐年增加,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其病死率可高达40%~50%,纠正严重的糖代谢异常和水电解质紊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小剂量的胰岛素可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缓慢稳定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抑制脂肪分解,避免低血钾和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入院治疗的患者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0.2岁,其中酮症酸中毒27例,高渗性昏迷20例,低血糖昏迷12例。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血糖仪血糖监测、同时监测血和尿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进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符合1型和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段血浆葡萄糖水平ge;11.1mmoL/L;②尿糖、尿酮阳性;③酸中毒: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为代谢性酸中毒,CO2CPlt;20mmoL/L。
高渗透昏迷诊断标准:首先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压gt;330mOsm/L,血糖显著升高gt;33.3mmoL/L,没有明显酸中毒,但PHge;7.30,尿糖呈强阳性,尿酮体呈弱阳性或阴性。低血糖昏迷诊断标准:血糖缓慢下降,临床症状为意识混乱,失语,无力,行为异常,颤动,心悸等。快速血糖lt;2.8mmoL/L,尿糖和尿酮体均呈阴性,且血糖升高后,症状显著缓解。
1.3治疗方法
首先使用10U的胰岛素,然后使用微量胰岛素泵,以0.1U/Kg/h速度维持,以血糖浓度达到4.2—5.6mmol/L为宜。根据血糖下降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达到13.9 mmol/L时,应输注葡萄糖及相对应比例的胰胰岛素,随时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和血糖反弹。此外,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患者进行补液,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低血糖昏迷患者适当补充血糖。
1.4观察指标
①恢复靶血糖时间:每1个小时监测一次末梢血糖,以血糖值在8.3~11.0mmol/L之间为靶血糖值,维持3h以上;②尿酮体:每2h监测一次尿酮体,直至变阴。③血PH值测定:每12h进行一次血气分析。④低血糖:无论有无症状,以末梢血糖低于3.0mmo/L定义为低血糖。
2.结果
本组59例经积极治疗后,33例患者经微量胰岛素泵持续给予胰岛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对症抗炎、支持等治疗,血糖显著下降,生命体征稳定,达到治愈标准。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血糖显著下降,视为好转出院23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9%,死亡率为5.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常因非科学减量使用胰岛素、感染、饮食失控、精神因素等引起各种急性并发症,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酸高渗昏迷、低血糖、乳酸性中毒等,可合并引发心脏的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糖尿病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或因脱水剂、利尿剂的失水,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肾功能不全导致,而病死率极高,可达40%~50% [2]。低血糖的发生原因不仅包括胰岛素减量和使用不当、饮食习惯、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还包括肝肾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功能导致胰岛素缺乏,感染性休克等。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的治疗应以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为主要措施,其主要依据正常人血胰岛素浓度,以0.1U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