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doc

发布:2018-01-27约2.7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 1.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2.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 【摘 要】目的对并分析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12月到该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良好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定期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尿糖等反映血糖水平指标,以此判定疗效并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50例糖尿病患者中,痊愈2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研究组50例糖尿病患者中,痊愈25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研究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lt;0.05),研究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医临床治疗 引言 在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多种因素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三大主要慢性并发症,据统计其发病率可占糖尿病各类并发症患者的60%,随着不断延长的病程,基本上能够达到9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发展受病程、血压、控制血糖指标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大部分患者具有发病不明显、影响很多组织器官、难以根治、缓慢发展、晚期目前无法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等临床表现。因此,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逐渐成为一个临床研究热点,在实践中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文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2月年来该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近期服用过降糖药物者除外。研究对象中,男性47例,女性53例;年龄范围介于37-8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0岁;病程范围在2-30个月之间,中位病程为14.5个月。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和病程、血糖平均值等均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其病情和身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气阴两虚、肝肾亏损型患者的中药方剂药物组成为:山药、熟地黄、黄芪、花粉、丹参、太子参、五味子、天冬、知母、苍术、麦冬、制龟板、甘草适量,肾虚精亏、阴虚火旺型患者的中药方剂药物组成为:花粉、山药、生地、黄芪、石膏、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丹参、元参、乌梅、地骨皮、黄柏、生鳖甲、五味子、知母、天冬、麦冬、葛根适量。服用方法均为以水温服,早晚各1次。 1.3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定期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尿糖等反映血糖水平指标。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时,按照以下标准[2]判定疗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此类患者判定为痊愈;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血糖水平有所降低单位达到正常水平,此类患者判定为好转;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或恶化,病情出现加重趋势,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难以控制的并发症。 1.5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总有效率)表示,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50例糖尿病患者中,痊愈2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0%;研究组50例糖尿病患者中,痊愈25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0%,见表1。 表1两组糖尿病患者疗效和总有效率的比较n(%)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研究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予推广应用。 3讨论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的障碍、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以及微生物的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生糖、蛋白质、脂肪、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常有血糖高、体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