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纤维支气管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及安全性
许军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214000)
作者简介:许军,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危重医学。
【摘要】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时的检查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收录我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对检查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本组共45例共48次纤支镜检查治疗,成功42次。涉及疾病包括:肺部感染25例;ARDS7例;外科术后肺不张8例;食管一气管瘘5例。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后,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半小时平均动脉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比较安全。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ICU
【中图分类号】R7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23-01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临床40多年以来,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近年在危重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ICU 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例行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其效果、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探讨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病房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5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和)治疗,共48次。男32例,女13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62.4岁),其中气管切开8例,气管插管37例(均为经口气管插管),其中肺部感染25例;ARDS7例;外科术后肺不张8例;食管-气管瘘5例。APACHEII评分为(18.2plusmn;6.8)分,机械通气时间为(11.2plusmn;15)天,在ICU住院时间为(22plusmn;12.8)天。所有纤支镜检查、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入选本组患者, 取仰卧位,Eagle4000多功能监护仪连续心电监护,经桡动脉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插???或气管切开接西门子900C呼吸机,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而不需要额外肌松,保留自主呼吸。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8-24MH2O,FiO2 40%-80%,PEEP4-18CMH2O。按照纤支镜检查常规进行准备,纤支镜是OLympusP60,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操作均经带三通管与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导管内径不小于7mm,术前、术中吸人氧浓度均调为100%,每次操作时间约3min,严重低氧血症者,间断分次操作。术中若有活动出血,则给予肾上腺素1mg或凝血酶200U局部喷洒[2]。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plusmn;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构成情况的比较采用chi;2检验,Plt;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进行48次纤支镜操作,成功42次,其中6次术中因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终止操作,操作成功率为87.5%,发生于4例ARDS。在成功42次操作中,8例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检查,其中2例气管导管位置不当,予以调整,6例痰痂形成,予以吸出痰痂,术后复查胸片见肺膨胀良好。食管一气管瘘5例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25例肺部感染、7例ARDS患者均在纤支镜防污染毛刷下获得有意义痰液标本,其中5例肺部感染同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行纤支镜检查治疗术后即刻动脉血氧饱和度、MAP不同程度降低,心率升高,见表1。
从表中见,30min后患者MAP、HR、SPO2 恢复检查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后即刻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前、治疗后30min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所行纤支镜诊断治疗均成功达到目的,单次操作时间约3min,最长操作时间18min。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支气管痉挛、心跳停止等并发症。
3讨论
纤支镜在ICU中的临床应用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检查呼吸道病变、处理困难气道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工具[3]。现结合我科使用情况,对纤支镜在ICU应用中价值及一些注意事项讨论如下:(1)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均为侵入性操作,而ICU患者均为高危病人、耐受性差,故在检查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连续生命体征监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