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研究.doc

发布:2018-01-31约2.3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应用研究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重症医学科 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4%,胸部X线吸收好转54例,痰培养阳性转阴57例,退热时间为(4.59plusmn;1.63)d,住院时间为(13.44plusmn;2.47)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ICU;重症肺炎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29-02 ICU内危重症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数据表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高达45%,而病死率高达70%。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宽,它已成为临床上诊治肺部、气道疾病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方法[1]。本研究对64例ICU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39~71岁,平均(50.16plusmn;7.04)岁。对照组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42~68岁,平均(51.29plusmn;6.8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纤支镜治疗:顺着一侧鼻腔将纤支镜插至声门上方,穿刺环甲膜对声门进行麻醉。于吸气时声门张开瞬间插入纤支镜,若患者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沿着人工气道将纤支镜插至气管。之后送纤支镜至气管隆突上方约3cm处,经纤支镜分别于左右主支气管插入无菌吸痰管,取痰2次,双份痰培养;若病情允许则注入生理盐水和氨溴索溶液以灌洗支气管肺泡,约10ml/次,总量应小于150ml,反复灌洗,参考气道中痰量选择纤支镜的操作次数和操作间隔时间;若黏膜少量出血,则用冰生理盐水冲洗,若大量血量,应用肾上腺素止血。对照组应用机械通气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措施。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胸部X线吸收好转情况等观察指标。 1.3 疗效评价 当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和体温均正常,X线检查未见肺部阴影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好转,白细胞计数有所减少,体温有所下降,肺部阴影部分吸收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白细胞计数和体温均无变化,肺部阴影也无吸收时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 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x-plusmn;s)间的差异用chi;2、t检验比较,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4%、64.06%,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chi;2=8.1667,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呼吸系统危重症,经胸片、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可确诊。因患者不易搬动,难以及早进行胸部CT检查,故不能详细了解肺部感染病情况,致使传统的治疗效果欠佳[2]。故在人工气道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十分重要,然而此时不易进行气管插管,若长时间插管,易出现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等情况,故为简化操作,插管内径应小,即使如此也会影响气道管理。应用纤支镜进行引导,气管插管并进行常规检查,具有安全、准确、迅速的优点,可有效发现感染病灶,从而评估病变程度和范围。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纤支镜应用于支气管、气管吸痰灌洗,可有效清理气道,迅速疏通受阻塞的气道,改善痰液引流,增加肺部通气,减小气道压力,避免肺部受损;于插管同时可彻底吸出气道深部的分泌物,可促进氧合,并可留取痰液进行痰培养,不会污染外在细菌,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为应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纤支镜还可观察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等情况,间接评估患者整体脱水或容量负荷情况,利于制定治疗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