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ppt课件.ppt

发布:2017-05-25约4.43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1.1 光的基本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 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 12.1.2 物质对光的吸收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 12.1.3 溶液的吸光定律 2. 吸光度(A)与透光率 Absorbance and transmittance 朗伯-比耳定律: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的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 朗伯-比耳定律的适用条件: 必须使用单色光为入射光 溶液必须为稀溶液 朗伯-比耳定律能够用于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有加合性。 朗伯-比耳定律对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都适用。 §12–2 显色反应与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 在进行吸光光度分析时,有些待测物质本身有颜色,如KMnO4、K2Cr2O7等可直接进行测定。但大多数物质本身没有颜色或颜色太浅,如PO43-(无色)、FeCl3(淡黄色),故测定时需要加入适当的试剂与被测离子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再进行测定。 显色反应:将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的 反应称为显色反应。 显色剂: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 物的试剂称为显色剂。 光度分析中应用较多的是有机显色剂。有机显色剂一般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 生色团:是某些含不饱和键的基团。 如:偶氮基、羰基、亚硝基、硝基等。 助色团:是某些含孤对电子的基团。 常见的有机显色剂 1.磺基水杨酸 常用于Fe3+的测定 2.邻二氮菲 直接在pH=3~9时与 Fe2+生成红色螯合物,用于 铁的测定。 二、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⒈灵敏度要高: 吸光光度法一般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因此应选择灵敏度高的显色反应。一般要求生成的有色物质摩尔吸光系数ε应大于104。 ⒉选择性高: 所选显色剂最好只与被测组分发生显色反应,颜色明显。实际工作中应选用干扰少或干扰易消除的显色剂。 ⒊有色化合物组成要固定: 这样被测物质与有色化合物之间才有定量关系。如测定Fe3+时,常用磺基水杨酸作显色剂,而不用SCN-作显色剂。 ⒋有色化合物稳定性要高: 有色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应足够稳定,至少应保证在测量过程中其吸光度保持不变。 ⒌ 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 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对光的吸收要有明显区别。一般要求两者最大吸收波长之差λ大于60nm。 ⒍ 显色反应的条件要容易控制 如果反应条件过于严格难于控制,则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差。 三、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⒈ 显色剂用量(浓度、pH一定条件下) ⒉ 溶液的酸度(被测物质和显色剂浓度一定) ⒊ 显色时间 ⒋ 显色温度 四、 测量条件的选择 ⑴ 测量波长的选择 应根据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来进行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⑶参比溶液的选择 在测量吸光度时,首先要利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透光率为100%(吸光度为零),其目的在于扣除由于比色皿、试剂、显色剂和溶液中其他组分对入射光吸收和反射带来的误差,使测定的吸光度能真实反映待测物质的浓度。 选择参比溶液的原则: 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之差是待测组分的真实吸光度。 可按以下情况选择参比溶液: 当试液、试剂、显色剂均无色时,可选蒸馏水作参比溶液。 当显色剂和试剂无色,试液中其他离子有色时,可选试液作参比溶液。 当显色剂或试剂有色,试液无色时,可选空白溶液(仅不加试液,其他反应条件相同的溶液)作参比溶液。 12.3.1 吸光分析的几种方法 光电比色法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12.3.2 吸光分析法的仪器简介 (1) 工作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比色测定吸光度A ,以A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工作曲线或标准曲线,再用同法配制试样液,同样条件下测其吸光度,据吸光度A值在工作曲线上查出试样液的浓度,这种方法叫工作曲线法。 (2) 比较法 在相同条件下测一标准溶液和试样 溶液的吸光度A,则两溶液的浓度之比 就等于吸光度之比, Cs/Cx=As/Ax Cx=Cs Ax/As 考 试 范 围 光的吸收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显色条件和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 光度分析法注意事项和主要步骤。 吸收定律的推导 未知样 O C A 一般要求Cs与Cx相近,这样可避免 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要 点: 1、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