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亚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km 日本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地域 (六)现代国土结构的特征 现代日本的国土结构可以从两个视角把握:一是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对立,二是以东京为顶点的城市体系。 三大都市圈 首都圈(1都3县) 名古屋圈(东海4县) 关西圈(2府4县) 地方圈 北海道、东北地区、 北陆地区、山阴地区、 四国地区、南九州地区和冲绳县 国土结构呈现如下特征: (1)三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差距很大。 (2)中间地带的存在及经济实力向第一国土轴高度倾斜。 (3)在三大城市圈中向首都圈的集中尤为显著。 中间地带 北关东地区 山阳地区 北九州地区 视角一:大城市圈与地方圈的对立 视角二:东京为顶点的城市体系 中枢管理职能是城市的高级职能,是决定现代大城市的吸引力、成长力的最主要的职能。中枢管理职能可分为行政的(政治)、经济的、文化-社会等三种类型。分别由政府机构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各种机构、民间企业的总部和分部职能以及大学、媒体承担。 一个概念——中枢管理职能 经济中枢管理职能代表 ——大公司总部这一中枢管理职能的集聚呈现着: 东京→大阪→名古屋→地方中枢城市的等级体系;公司分部这一营业基地的区位集聚则表现出:东京—大阪—名古屋→中枢城市→准中枢城市→其他县厅所在地的等级体系。 行政的中枢管理职能的区位也呈现大体类似的等级体系特征: 国会、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则理所当然地集中于首都东京,其派出机构集中于地方的行政中心城市。与此相对应,“地方圈”的大中企业的分部往往设在集聚度高的地方中枢城市。 专门的、多样化的企业服务业和知识型产业,如商品批发额、人均信息处理服务业的营业额、广告销售额、银行储蓄余额等均呈现着首先向东京高度集聚,其次向大阪,再次向地方中枢城市和准地方中枢城市集聚的等级关系。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4 100.0 100.0 全国 14.5 16.5 48.2 19.3 19.0 0.6 24.8 59.2 地方圈合计 0.3 0.2 1.0 0.7 0.7 3.8 1.0 0.6 冲绳地区 0.9 1.0 7.4 1.8 1.7 0.3 2.4 4.5 南九州地区 1.8 2.6 5.3 2.8 2.7 -0.2 3.4 5.0 四国地区 0.4 0.6 1.7 0.9 0.9 -0.6 1.1 2.7 山阴地区 3.0 4.7 5.8 2.3 2.4 0.6 4.5 6.7 北陆地区 3.4 3.8 8.1 4.0 4.1 1.5 4.6 8.0 南东北地区 1.5 1.7 8.5 2.7 2.6 -0.3 3.3 9.7 北东北地区 3.2 1.8 10.5 4.1 3.9 0.7 4.5 22.1 北海道地区 85.4 83.5 51.8 80.6 81.0 1.7 75.0 40.8 太平洋带状地带 12.9 23.1 28.4 21.6 21.5 1.3 21.4 22.2 中间地带合计 5.6 5.6 10.9 7.3 7.2 1.2 8.3 6.7 北九州地区 3.6 6.1 3.9 4.8 4.9 0.4 5.1 5.7 山阳地区 3.7 11.4 13.5 9.6 9.4 2.0 8.0 9.8 北关东地区 72.4 60.4 23.4 59.0 59.5 1.7 53.6 18.6 三大都市圈合计 18.8 17.8 6.0 16.1 16.5 1.1 16.3 7.2 关西圈 12.6 19.9 9.3 12.3 12.3 1.8 11.5 7.8 名古屋圈 41.0 22.7 8.1 30.6 30.8 2.0 25.8 3.6 首都圈 1995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4年 97/92 1997年 批发额 制造业附加值 农业产值 县民收入 县内总产值 增长率 人口 面积 日本的国土结构指标——三大城市圈、 中间地带与地方圈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建国于1948年8月。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朝鲜半岛遭受了多重灾难:先是20世纪初沦为日本殖民地,遭受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1945年光复之后,苏军和美军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以北纬38°N线为界)。随之而来的冷战格局使拥有几千年共同历史的单一民族国家一分为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把朝鲜半岛几乎夷为平地。 (一)韩国的工业化过程——汉江奇迹 1.一贫如洗的经济基础 朝鲜半岛的矿产资源大多数集中于北半部,半岛南部只有高岭土、石灰石等少数非金属矿物资源。因此,殖民地时期形成“北工南农”、“北重南轻”的产业格局,南部90%的人口从事农业。1948年的朝鲜战争后南北经济联系分裂,南部的工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