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基础训练A卷含.docx
PAGE
PAGE6
第23讲生物的进化
基础训练A卷
一、单选题
1.为推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推断
B.视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诞生率
2.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限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假如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为()
A.18%、82% B.57%、43% C.36%、64% D.92%、8%
3.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志向群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不进行基因沟通,可以保证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C.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变更
D.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没有进化
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更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变更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变更
5.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限制,显性基因限制野生颜色。在一个果蝇群体的样本中包括1021只野生颜色雄蝇、997只野生颜色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约为()
A.0.099% B.0.148% C.0.586% D.以上都不对
6.如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表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由于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甲物种渐渐进化为乙、丙两个不同的物种
B.河东的乙物种迁到河西后,由于生殖隔离,并不能与丙物种发生基因沟通
C.被大河分隔开的物种乙与物种丙共同进化
D.若物种丁是由物种乙形成的,则迁入河西的物种乙的种群肯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更
7.据探讨,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育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育基中经多代培育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更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
8.某种群中,AA个体占36%,aa个体占1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以及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的变更依次是()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9.狮子鱼多分布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深海环境(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别极端条件)生存着通体透亮的一个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我国科学家最新探讨发觉,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妙表现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实力。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
C.种群基因库的变更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10.美国白蛾是一种森林害虫,对阔叶林的危害很大,某地林场施用苦参碱水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如下图所示(a点起先施用苦参碱水杀虫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c点施用苦参碱水杀虫剂的浓度比b点小
B.美国白蛾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大小关系为cba
C.b点种群数量最小,种群基因库的规模也会比较小
D.若几种杀虫剂交替运用,bc段曲线会变得比较平缓
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限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2.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