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以温州大学为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以温州大学为例
教育的目的要适应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变化,使教育更好地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易于接受经常的修正。采用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根据所有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而不是仅仅根据理性用思辨的方法来决定。这一观点已得到教育界的肯定。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宗旨,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社会体育专业网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满足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造就一代人格更为健全、发展更为均衡的人。同时,人本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在一定心理空间(即个人的经验世界)内个体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种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个体的经验fzl。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高校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设法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体育、健康、娱乐和生活的教育,并让其掌握会健身、会休息、会娱乐的技能,培养和增强其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为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作好准备。
3.优化课程结构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指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强调指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自学活动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他进一步阐明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统一起来。这些阐释为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1.理论构建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在Bruce《教学模式》一书中,亨特强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允许人们在各个阶段有效地活动,以便于取得下一阶段的成长;同时他还明确地阐明了不适是成长的先兆,为了刺激发展,应该有意的使学习者与环境不相适应。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课内教学一课外训练一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即通过课外训练强化课内教学,通过校外实践对课外训练的效果进行实践检验,然后把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内教学,让学生在不适的环境中快速成长。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运行及评价
(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状态。首先,学生在课堂卜掌握的技能越全面,掌握其他类似的技巧和策略的能力就会越强。其次,课外网球协会的成立对学生自我感觉、学生互动以及学业学习都有极大的影响。学生自己建立起来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校外实习通过对技能等各方面的整合,从中得到发展,会成为学生跨入社会的重要一步。
三种教学环境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三个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次进行,学生必须完成了前一个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进人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周期应设为一个学年。第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课外训练;第二个学期,实行“三手”一起抓,“三手”都要硬的教学原则,在保证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安排其进行校外实践。其课程安排如图2所示。二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进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条件,使学校的网球场地设施及温州市区含有网球场地的健身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充分体现考评制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作用。其具体体现在,考试方式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包括期末技术考试十平时表现+业余锻炼+实习单位评价+体育知识相结合(根据本学期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