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 专题六-九日齐山登高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发布:2016-09-12约3.7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拓展延伸篇 晚唐,唐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败,宦官操纵时局,士大夫党争不休,藩镇对抗朝廷,经济日渐凋敝,时代把一层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不仅没有盛唐时代那种自由奔放的朝气,也没有中唐时代那种满怀激烈的勇气。他们不是不关心社会政治,但这种关心总是伴随着失望;他们常常表现旷达,但这种旷达却和无奈相连。哀婉和衰飒的气氛笼罩着这个时代的诗坛。因此,诗人较多吟咏的有三类题材:历史、自然与爱情。对历史的追怀是对现实的喟叹,对自然的眷念是对人世的疲倦,对爱情的寻求是对个人心灵的抚慰。 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已经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之势,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掘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出现了许多成就突出的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就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喻现实。杜牧的清新明丽的抒情小诗,广为人知。 本专题以“小李杜”的诗歌鉴赏为主,兼顾选了几篇其他诗人的诗篇。 《九日齐山登高》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内心的抑郁。本诗把旷达和愤郁两种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用峻峭挺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 《寄扬州韩绰判官》以对扬州城特定的景观和优美的意境的描写刻画来怀念并调侃故人。风格悠扬,清丽俊爽。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应是一首感情深挚、委婉缠绵的爱情诗,诗人写出了爱情成就的艰难、两地相思的痛苦以及对爱情坚贞的意志,写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安定城楼》则是登楼抒怀,以贾谊、王粲自况倾吐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讽刺嫉贤妒能的统治者。诗中灵活用典,含蓄又尖锐;感情浓郁,格调激昂,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长安晚秋》通过特定环境中的秋景描写,反映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商山早行》写深秋商山早行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行旅之劳,抒发思乡之情。诗中选择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情景结合,故乡景色与旅途景色对比鲜明,值得借鉴、学习。 1.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倾向和特点。 2.把握李商隐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杜牧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4.理解晚唐其他一些诗人的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1.鉴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这首登临诗,要着手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巧。欣赏作品的意境美是理解《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关键。 2.鉴赏李商隐的《无题》应注意从表现手法去理解其内容,《安定城楼》要准确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典故神话的寄托之意。 3.阅读《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很容易理解: (1)分析诗题,知道写作重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作品内容。 (3)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思想感情。 (4)辨析表现手法,明确表达作用。 (5)从字句入手,揣摩诗歌语言。 知识卡片 1.作者名片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后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文题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 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hán xié mǐnɡ dǐnɡ zhān 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只/喝醉了酒 包容 与客携壶上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