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配套课件 复习任务群四 任务一 学案15 一文多练,解答常考题型.pptx

发布:2025-02-26约3.74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文多练,解答常考题型;高考文言文题型是基本稳定的,新高考卷是五道考题:文言断句题、词语理解题、文意分析概括选择题、语句翻译题、文意简答题。近年来文言文考题虽题点偶有变化,但考点稳定,基本要素不变,叙事性和议论性特点也是稳定的,因此,解决常考题型仍然是基本,是重点。;(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蜚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节选自《尉缭子·武议》);材料二:

传语称:“纣力能索铁伸钩,抚梁易柱。”言其多力也。“蜚廉、恶来之徒,并幸受宠。”言好技力之主致技力之士也。或言“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辅以蜚廉、恶来之徒,与周军相当,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纣虽恶亦不失所与同行之意。虽为武王所擒,时亦宜杀伤十百人。今言“不血刃”,非纣多力之效,蜚廉、恶来助纣之验也。

案武王之符瑞,不过高祖。武王有白鱼、赤乌之佑,高祖有断大蛇、老妪哭于道之瑞。武王有八百诸侯之助,高祖有天下义兵之佐;天下畔秦,宜多于纣。高祖伐秦,还破项羽,战场流血,暴尸万数,失军亡众,几死一再,然后得天下,用兵苦,诛乱剧。独云周兵不血刃,非其实也。言其易,可也;言不血刃,增之也。;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是非之实有所定矣。世称纣力能索铁伸钩,又称武王伐之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则是孟贲、夏育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则是三皇、五帝之属也。以索铁之力,不宜受服;以不血刃之德,不宜钝兵。今称纣力,则武王德贬;誉武王,则纣力少。索铁、不血刃,不得两立;殷、周之称,不得二全。不得二全,则必一非。(节选自《论衡·语增篇》);一、文言断句题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画“√”。

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纣虽恶亦不失

所与同行之意。;2.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画“√”。

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是非之实有所定矣。;;“六抓”——文言断句实用技巧:

①抓关键实词,利用语法结构断句。

②抓使用规律,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③抓引用提示词,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④抓语序句式,利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断句。

⑤抓表达习惯,利用修辞手法断句。

⑥抓行文思路,利用总分关系断句。;二、词语理解题

3.下列对材料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之所加者”的“加”,指增加,与《劝学》中“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的“加”意思不同。

B.“并幸受宠”的“幸”,指受到君王宠信,与《六国论》中“洎牧以

谗诛”的“诛”用法相同。

C.“非其实也”的“其实”,指他的实际,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的“其实”意思相同。

D.“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的“当”,指抵挡,与《石钟山记》中

“有大石当中流”的“当”意思不同。;;4.下列对材料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人之货财”的“利”,与成语“兴利除弊”的“利”含义不同。

B.“由其武议在于一人”的“由”,与成语“言不由衷”的“由”含义

相同。

C.“言好技力之主致技力之士也”的“致”,与《劝学》中“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含义不同。

D.“蜚廉、恶来助纣之验也”的“验”,与成语“屡试屡验”的“验”

含义不同。;;;三、文意分析概括选择题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用兵不是为盗,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而不伤害无辜,

兵不血刃就能赢得天下人的亲附。武王伐纣就是如此。

B.传言纣王力大无比,又宠信蜚廉、恶来等猛士。材料二推断,商周对

战之时,即便纣王被擒住,武王也不能做到“不血刃”。

C.材料二认为事情不能随意夸大,仔细考察,真相才会得到判定。纣王

力大无穷与武王兵不血刃不能同时成立,必有一个说法错误。

D.材料一以武王与商纣力量悬殊却能轻易克敌的事例,论证了修行人事

的重要性;材料二则通过具体分析推断,否定了这一观点。;;;;四、语句翻译题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