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配套课件 复习任务群四 任务二 学案17 归纳原因和总结启示.pptx

发布:2025-02-27约6.34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归纳原因和总结启示;文言文简答题中的“归纳原因”和“总结启示”类题目都属于归纳概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并考查一定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运用升发能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节选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罢免权万纪官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权万纪进言朝廷,建议开采宣、饶两州的银矿获利,唐太宗认为权万纪不能推举贤人,进献善言,也不能审察检举违法之事,更不能震慑整肃权贵豪强,所以罢免了他的官职。;;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肯定会获得很多好处,每年朝廷可得到数百万贯钱。”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我要的是采纳善言,推行善事。况且国家多得这几百万贯钱,哪里比得上得到一个有才智有德行的人呢?我不见你推举贤人,进献善言,也不见你审察检举违法之事,更不能震慑整肃权贵豪强,只说一些售卖银矿来获得利益的事。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抛到深谷,被传颂千古。后汉的桓帝、灵帝贪图财利,轻视道义,是近世平庸愚昧的君主。你要把我等同于桓帝、灵帝吗?”当天就下诏令将权万纪免职,让他返回私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言:“明季,台岛土番杂处,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不下万人。崇祯元年,红毛[注]联结土番,渐作边患。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盘踞其地。传及克塽,积数十年。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若红毛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重以夹板船之精坚,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臣思海氛既靖,台岛断不可弃。”疏入,上命允行。(节选自《清史稿·施琅列传》)

红毛:荷兰殖民者。;2.请简要概括文中施琅劝说清廷不可放弃台岛疆土的理由。;有人建言应当迁移台岛民众(至内地)、放弃台岛这一疆土,施琅说:“明朝末年,台岛上土著居民和外来人混杂而居,但是那时候内地民众暗中前往(台岛)繁衍生息,不少于万人。崇祯元年,荷兰殖民者联合当地土著,渐渐成为朝廷边境的祸患。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占据台岛。传到(他的孙子)郑克塽(的时候),(这种割据的情形)已经累积延续了几十年。(而如今台岛)一旦收纳他的土地归顺朝廷,妥善处理台岛遗留问题的计策,尤其应当周密详尽。如果放弃台岛这一疆土、迁移台岛民众(至内地),凭有限的船只,来渡舟运载无限的民众,不经过多年,是难以完成的。;如果不能把台岛民众渡舟运载完毕,(剩下的台岛民众)逃窜隐匿山谷,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寇兵器和送给强盗粮食’(的做法)。如果荷兰殖民者又趁机再次占据台岛,一定会暗中窥伺觊觎内地。再加上夹板船的精良坚固,沿海各省一定很难平安无忧,到那时再出动军队征讨偏远的台岛,恐怕不容易见到功效。筹谋天下的整体形势,一定希望万无一失。我想海疆动乱的形势已经平定,台岛的疆土一定不能放弃。”施琅的奏疏呈上朝廷,皇帝下令准予施行。;;教考关联;教考关联;;桓公闻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材料二: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节选自《人物志·材能》);1.学校将举行模拟招聘会,请从招聘者和应聘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两则材料对你的启发。;;材料一:

用十全十美的标准举荐人必然很难,这是事物的实情。有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