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学生用书 复习任务群四 任务一 学案15 一文多练,解答常考题型.docx
任务一常规重点,全面强化
一、基础知识
二、整体阅读要领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边读边勾画姓名。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时也要勾画主要事件地点或者名称。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读时要勾画出议论句、观点句、态度句。
4.“倒读法”
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内容理解选择题来辅助阅读。这类试题的四个选项,有的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分析、归纳,有的是对文章所叙复杂事实的概述和分析。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也是大体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学案15一文多练,解答常考题型
学前微语高考文言文题型是基本稳定的,新高考卷是五道考题:文言断句题、词语理解题、文意分析概括选择题、语句翻译题、文意简答题。近年来文言文考题虽题点偶有变化,但考点稳定,基本要素不变,叙事性和议论性特点也是稳定的,因此,解决常考题型仍然是基本,是重点。
(2024·广东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蜚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节选自《尉缭子·武议》)
材料二:
传语称:“纣力能索铁伸钩,抚梁易柱。”言其多力也。“蜚廉、恶来之徒,并幸受宠。”言好技力之主致技力之士也。或言“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辅以蜚廉、恶来之徒,与周军相当,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纣虽恶亦不失所与同行之意。虽为武王所擒,时亦宜杀伤十百人。今言“不血刃”,非纣多力之效,蜚廉、恶来助纣之验也。
案武王之符瑞,不过高祖。武王有白鱼、赤乌之佑,高祖有断大蛇、老妪哭于道之瑞。武王有八百诸侯之助,高祖有天下义兵之佐;天下畔秦,宜多于纣。高祖伐秦,还破项羽,战场流血,暴尸万数,失军亡众,几死一再,然后得天下,用兵苦,诛乱剧。独云周兵不血刃,非其实也。言其易,可也;言不血刃,增之也。
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是非之实有所定矣。世称纣力能索铁伸钩,又称武王伐之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则是孟贲、夏育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则是三皇、五帝之属也。以索铁之力,不宜受服;以不血刃之德,不宜钝兵。今称纣力,则武王德贬;誉武王,则纣力少。索铁、不血刃,不得两立;殷、周之称,不得二全。不得二全,则必一非。(节选自《论衡·语增篇》)
一、文言断句题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王德eq\x(A)虽盛eq\x(B)不能夺eq\x(C)纣eq\x(D)素所厚之心eq\x(E)纣虽恶eq\x(F)亦不失eq\x(G)所与eq\x(H)同行之意。
2.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可eq\x(A)增损eq\x(B)考察eq\x(C)前后eq\x(D)效验eq\x(E)自列eq\x(F)是非之eq\x(G)实有eq\x(H)所定矣。
借题点拨
文言文断句步骤原则:
①通读全文,结合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②先易后难,把能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③重视复查,断完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句子的含意、情理逻辑再检验一遍。
“六抓”——文言断句实用技巧:
①抓关键实词,利用语法结构断句。
②抓使用规律,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③抓引用提示词,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④抓语序句式,利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断句。
⑤抓表达习惯,利用修辞手法断句。
⑥抓行文思路,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二、词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