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为“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选自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教材以气压带和风带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对气候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全球气候的形成机制。本章节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气候学知识的掌握。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学生将通过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提升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其分布规律;
②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包括温度和降水分布的特点;
③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实际气候现象,如季风气候的形成。
2.教学难点,
①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机制,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理解不同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③将抽象的气压带和风带概念与具体的气候现象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如何影响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直观展示全球大气环流的特点。
2.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通过GIS软件模拟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实际案例视频:播放相关地区的气候现象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概念——气压带和风带。这是我们理解全球气候分布规律的关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与气候相关的知识?请举手分享。
(学生)老师,我们之前学习了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
(教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气压带和风带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气候的形成。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请大家看课本的图3.3-1,观察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
(学生)我看到了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教师)很好,这就是全球的气压带分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风带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并思考风带形成的原理。
(学生)我明白了,风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导致的。
(教师)非常好,现在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生)当太阳辐射加热地表,赤道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由于地球自转,空气会从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形成风带。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要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那么它们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的3.3.2节,并找出几个关键点。
(学生)我找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看温度。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带状分布。
(学生)老师,纬度带状分布是什么意思?
(教师)纬度带状分布是指随着纬度的变化,气候类型和温度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比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候类型逐渐转变为温带和寒带气候。
(教师)那么,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影响温度分布的呢?
(学生)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使得空气在地球表面形成环流,从而使得热量在不同纬度之间传递,形成纬度带状分布的温度格局。
(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分析降水。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学生)老师,能举个例子吗?
(教师)当然可以。赤道低气压带由于气流上升,形成了丰富的降水,这就是为什么赤道附近地区被称为雨林气候的原因。
(学生)原来是这样,那么其他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有什么影响呢?
(教师)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气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