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001].docx

发布:2025-02-18约3.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材分析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本节内容紧扣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的教材,通过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塑造作用。内容与课本紧密联系,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和气候形成机制。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科学素养,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培养空间思维,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气候特征。

3.发展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4.强化综合思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全球气候分布格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大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气压带和风带这一复杂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素质上,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有待加强。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普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在课堂互动中有时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误区,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图表进行有效引导;其次,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大气运动与气候关系的认识;最后,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提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地球自转和公转动画、相关气候现象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白板或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气候的形成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赤道附近地区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气候寒冷?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有何关系?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5分钟)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

-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分析其特点。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5分钟)

-讲解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特点。

-分析各气压带的风带分布,如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等。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0分钟)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气温、风向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格局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风带是什么?

2.提问:西风带对欧洲气候有何影响?

3.提问: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分布格局有何影响?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非洲、亚洲、欧洲等。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条件?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符合实际学情,紧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教学双边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介绍全球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包括地球自转、太阳辐射不均匀、地表性质差异等因素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详细阐述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以及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特点和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