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2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实录(新版)北师大版.docx
202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实录(新版)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并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与学生在前章节学习的微生物形态、结构和繁殖等知识相衔接。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微生物的敏锐性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通过案例学习,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繁殖等知识,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所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感兴趣,对微生物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来理解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微生物的微小形态难以直观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此外,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涉及多个领域,学生可能对某些应用案例的理解存在困难。同时,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较快,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并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2023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包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微生物形态的图片、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图表、相关科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培养皿、无菌棉签、微生物培养液等,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有序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应用,如酸奶制作、酿酒等,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微生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学生分享:请学生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5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教师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形态和繁殖特点
-提问: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0分钟)
-讲解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微生物的发现与利用(5分钟)
-讲解微生物的发现历程及科学家的事迹
-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
-教师总结:微生物的研究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食品加工、医疗保健等(5分钟)
2.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补充和纠正错误观点
3.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2.学生回答: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教师总结:强调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兴趣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在微生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2.学生分享:请学生举例说明科学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创新成果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运用微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微生物技术改善生活,如环保、医疗等领域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