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doc

发布:2018-02-01约2.2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 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实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越高、阳性率越高。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以反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长期糖代谢异常影响肾脏血液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肾脏炎症感染、微血管病变,形成肾小球硬化症[1]。出现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眼底出血、贫血等临床症状,病情持续发展就会导致肾衰竭、尿毒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老年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危以险性增大,所以早期明显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2]。尿糖定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GFR检测、眼底检测是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特别是蛋白尿是早期病变的主要表现,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操作简单,可以直观的显示病理改变,减少漏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学》中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配合实验观察。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0.2plusmn;3.8)岁,糖尿病病程4个月-16年。将同期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分为实验组,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8.9plusmn;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检查方法 采集患者的5ml晨尿和24h尿液标本摇匀后在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在零下20deg;温度中保存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检测仪器为贝克曼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对采集的尿液标本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观察组患者的病程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变化和阳性率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0处理,以表示,用t检测;以%表示,x2检测,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 经过检测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流行性疾病,而且每年的病例数都在持续增加。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体内有蛋白尿7-10年后形成尿毒症的概率超过50%[3]。多数患者早期症状隐匿,肾脏受到损伤后,肾脏的细胞和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肾小球的系膜细胞数量和基底膜厚度都会增加,导致肾小球渗透性更强,肾小球滤过率更高,尿液中就会出现蛋白尿,损伤的程度越严重,蛋白尿含量越高[4]。同时,长期糖代谢紊乱、高糖状态会引起全身各个系统出现慢性损伤,形成肾小球硬化症。所以针对这一特点,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早期肾脏损伤,明确病变程度,及时采取透析、化疗、肾脏移植等治疗方案,避免因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5]。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不明显,蛋白尿的含量也较低,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为20-200mg/L,低于20mg/L说明患者的肾脏没有受到损伤,为正常水平。超过200mg/L说明患者的肾脏明显受到损伤,需立即进行治疗。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阳性率与病程时间呈正比,而且比实验组明显更高,已经超过了正常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水平,说明肾脏受到损伤,属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病程越长,患者的蛋白尿含量越高,阳性率越高。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特异性诊断标志,对早期明确肾脏病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红.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3,24(13):1958-1960. [2]王瑛,金耀革,施雪莺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