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周工业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教学科目 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班级 15级工业类高考2班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 教学课题 §2-4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5多级放大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分压式偏置电路、集电极-基极偏置电路组成特点及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级间耦合方式的电路连接特点及应用场合。 能力目标 1.能够估算分压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
2.能够爱解决多级放大电路主要参数的计算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集体协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分压式偏置电路的组成特点及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2.多级放大电路主要参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分压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2.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及通频带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 教学资源 教材、教案、多媒体等 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人数,组织教学 应到39人,实到 人。 请假 人。 复习导入 一、复习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二、引入新课
通过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静态工作点变化,会对输出波形造成影响。 讲授新课 2.4.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意义
由演示实验可知,当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波形失真。如静态工作电流变大,会出现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电流变小,会出现截止失真。
实际应用中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的老化或因温度变化引起三极管参数的变化,都会造成静态工作点变化,从而使动态参数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电路出现异常。为了保证电路在各种复杂情况下能正常工作,采用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是非常必要的。
2.4.2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措施
1.分压式偏置电路
电路结构见书本P49页图2.19。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条件为:。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为:
(某原因)→↑→↑→↑→↓→↓→↓
分压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
2.集电极-基极偏置电路
电路结构见书本P50页图2.21。该电路的特点是:偏置电阻跨接在三极管的极与极之间。
自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为:
温度升高→↑→↓→↓→↓ 课堂演练 同步精练P47例2、P48 例3。。 课堂小结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意义。
2.分压式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
3.集电极-基极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 布置作业 P52-53同步精练 相关内容。 第3-4课时
教
学
过
程 检查人数,组织教学 应到39人,实到 人。 请假 人。 复习导入 一、复习
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公式。
2.分析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范围。
二、引入新课
如果在实际的信号放大中,要求的放大倍数远远超过单管放大电路所能放大的范围,那么就应该考虑将二个或更多个单管放大电路连接起来,得到更大的放大倍数。 讲授新课 2.5.1 多级放大电路的极间耦合方式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级间耦合一方面要确保各级放大电路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另一方面要使前一级的输出信号尽量不受衰减地传至后一级。
1.阻容耦合
将放大电路的前级输出端通过电容接到后级输入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但低频特性差且不便于集成化,因此,广泛应用在分立元件电路中。
2.变压器耦合
将放大电路的前级输出端通过变压器接到后级输入端或负载电阻上。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的各级静态工作点各自独立具有阻抗变换作用,易于实现级间的阻抗匹配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存在零点漂移前后在电子设备中、
2.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3.频率特性与通频带
工程上,把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时的0.707倍所对应的低端频率称为下限频率,对应的高端频率称为上限频率,并把与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该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用表示,即 。
多级放大电路提高了电压放大倍数,但通频带变窄。因此,为了满足多级放大电路通频带的要求,必须把每个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设计得更宽一些。 课堂演练 同步精练 p51 例4 课堂小结 1.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级间耦合方式。
2.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光电耦合的电路连接特点、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3.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
4、通频带的概念,以及多级放大电路与单级放大电路相比,通频带的变化情况。 布置作业 P52-53同步精练 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