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材课后练习价值策略研究.docx

发布:2019-04-11约8.5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材课后练习价值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实现知能转换、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找出课后练习现实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二次开发的路径和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利用率,弥补其在教学中处理的不足。   教材课后练习;   二度开发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属于教材的助读系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与课文一样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   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对于教材课后练习的处理不够到位,上课较少讲解课后练习题,导致学生也往往忽略课后练习,更别提教师对教材课后练习进行二度开发了。   课后习题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更是检验学生是否基本达标的重要工具。   为了重申课后练习的地位与价值,弥补教师在教学中处理课后练习的不足,笔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开展了对课后练习进行二度开发的研究。   一、教师处理教材课后练习的现状分析在正式开展研究前,笔者就师生对于课后练习的认识、处理态度和依据等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选择泉州市实验小学、永安槐南中心小学以及晋江市中和小学三所学校一到六年级的部分语文教师进行问卷发放。   这三所学校的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的差异,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问题。   本次问卷发放通过网络填写与实地走访的形式展开,每所学校发放问卷15份,总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   一教师对课后练习的认识。   在受访对象中,有875的教师认为课后练习符合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自主性;975的人认为课后练习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有利巩固学生的知识;85的人认为课后练习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被问及对课后练习开放性的看法时,575的人持积极的观点,认为课后练习开放性较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使用,但也有15的人认为开放性太强,不利于教师把握教材。   由此看出,教师对处理课后练习的意见不一,有的比较有信心,有的则认为难驾驭。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难易程度,有925的教师认为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仅有5和25的教师认为教材课后练习题目设置得太深和太浅。   从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课后练习还是有其利用价值的。   二教师对课后练习处理的态度及方式。   725的教师表示,自己对于教材课后练习比较重视,一般情况下会认真进行讲解。   不过也有25的教师不够重视,甚至有25的教师直接忽略。   在对课后练习的处理中,40的教师选择在课文讲解后,按照课后习题的内容逐题讲解或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习题进行适当的讲解。   也就是说,即便是对课后练习进行讲解,处理的模式却大多固定,许多教师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对课后练习进行二度开发。   225的教师选择在课堂讲解中,有选择性地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时讲解,这部分教师就对课后练习进行了取舍,并不完全以教材为权威,有自己的思考。   三教师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   当被问及处理依据时,所有的调查对象均选择了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教学经验及结合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关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教材课后练习二度开发的困难。   调查对象中,有95的人认为自己对课后练习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对教材课后练习进行二度开发;65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愿意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受自身能力限制,对如何挖掘教材练习的潜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对教材课后练习进行二度开发的途径与策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   在认识教材课后练习价值的基础上,重视对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处理、二度开发非常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教材课后练习进行二度开发?笔者认为,应该引导教师用开放性、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教材,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课后练习,充分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一添加。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等特点。   所以,在开发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有所添加。   添加就是增加材料,它包括延伸与拓展两种形式。   延伸指教师提供更多同类型的材料,是数量上的增加。   例如教材课后练习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这里,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提高要求,在学生抄写课内材料的基础上,多准备些素材供学生选择。   与延伸有所不同的是,拓展是指增加不同类型的材料,使内容更加丰富。   例如,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教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这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