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后练习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pdf

发布:2024-03-01约1.01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归属学科语文

农村小学教师对课后练习题运用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研究

【摘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课后练习题,它

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

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但纵观当下农村小学教师对课后习题运用的现状却误区颇多,主要表

现在:形同虚设、“课后”练习、形式单一等。鉴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出

如下策略:理解课后习题的编排目的,深入探索练习的内涵,并加以整合运用来促进教学高

效率,方能使“课后练习题”扎实、高效地呈现在语文课堂。

【关键词】课后习题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课后练习题,

每个习题都是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而编写,与课文相辅相

成并构成一个整体。它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

段。研究课后练习就是与编者的对话,它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

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但新

课程一路走来,笔者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课后练习题运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表现

如下:

一、现状分析

(1)形同虚设

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当下农村小学中有些语文教师未能真正理解课后习题

的编排目的,觉得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或置之不理,对它视而不见。特别明显的

是刚走上中年段语文教学岗位的教师,不熟悉教材的变化,还习惯于低年段的抄

写生字、填写词语等形式,致使课后习题形同虚设。

(2)“课后”练习

纵观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农村老师能注重“导语”和文本内容的钻研就

算不错了,对课后习题的分析与研究就直接忽略了;能搜集课外教辅资料已不容

易了,对课后习题的开发和利用更无从谈起。于是,老师们对课后习题的处理总

是置于教学环节的末尾,或匆匆让学生思考讨论后,说出教学参考书上的所谓的

标准答案;或把课后练习当作书面作业,课上不触及,让学生课外完成,对课后

练习简单甚至流于形式的处理,使得很重要的一个教学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同

时,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课后习题的运用真的变成了“课后练习”。

(3)形式单一

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展开的教学环节中,往往只是有机的处理个别课后

习题。课后题目中的一些问题便被理所当然的引用到了导入部分的教学环节中,

“小话筒”的题目则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个半天,“小钢笔”的习题则是

学生小练笔的不二题材„„一切按自己的教学需要来选择,对课后习题的运用也

大多是为写而写,为说而说,形式单一,更不用说去思考课后的习题之间有什么

联系,怎样加强整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了。

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课后练习题的重要性,开始尝试怎样合理

有效的运用课后练习题,但也都处于探索阶段,笔者也是抛砖引玉,与大家研究

讨论。

二、对策研究

以上三大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农村小学课后习题运用现状的严峻形势,使课

后习题的运用流于形式,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深入耐心地琢磨

每一习题编排的特点,不断探索规范有效的教学策略,如能做到有效运用,让学

生扎实有效学习,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

(一)理解编写意图

现行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编排上可谓是独具匠心的。在五大领域之

“阅读”这一板块系列构建中,专题设计、单元建构、课文呈现——紧随而建构

的导学系统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贯穿教材始终。导学系统的设计,一是借助每

组教材前的“导语”来导向;二是凭借课后练习思考题来导学、导练;三是凭借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

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作为导学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

课后思考练习题,在精读课文后面都有安排,更是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价值、

特色与魅力,值得好好揣摩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发挥其最大价值。

这些课后练习题看起来很简单,无外乎读背抄写、理解感悟,但其安排设计

却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是点明了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

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或

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总之,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者的

思想体现在教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