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折形状课后练习[教材].doc

发布:2018-02-28约1.46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折形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学情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都能积极探索薄材的折叠、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太差,两级风化比较严重,实践探索环节时间较难把握,整体教学过程要按时完成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心。 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A4纸、双面胶、蛋壳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想用这张纸托起一本科学书(教师操作),可总是失败,你1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吗? 学生讨论并尝试用纸托起科学书。 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改变形状) 认识基本形状 通过课件,物体有各种形状,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常见的形状构成的,这些形状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形状。 分析一些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的。(课件出示) 因为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的优势,所以人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房屋、金字塔,制作了帐篷、台灯等。认识生物体的形状特点,结合学生的生 经验,猜测形状上的特点对物体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在这个节的教学中我以生物入手来研究形状,也暗示着生物的形状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为下一步探究形状与受力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能使一张纸立在桌子上并承受一块砖的重量? 首要的问题是解决让纸立在桌子上。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并试验。 师生讨论: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使纸的承受力加大了? 使学生认识到改变纸的形状会提高纸的承受力。 2大家的办法真多,可哪种形状的承受力更大呢?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先只折叠圆柱形纸筒、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这四种形状(教师展示四种形状)。要想折好这四种形状,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3 现在就开始折吧。学生动手折纸筒 4 折好了吗?你认为这四种形状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把四种形状按承受力大小进行排序吗?把你的预测填写到实验记录上。 学生讨论、汇报,记录好预测结果。 纸筒的形状 承受力大小排序 预测(书的数量) 实验(书的数量) 三角形 ? ? 正方形 ? ? 六边形 ? ? 圆筒形 ? ? ? 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接下来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放重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一本一本地加,轻拿轻放,书本中间放在柱体中心,重心放稳。) 9在实验前,提出实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1)放书本时,要对准纸筒中心,轻拿轻放,防止人为的倾倒。 (2)每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如重复使用,实验结果将不准确。 (3)如放4本书纸筒被压坏,它的承受力应为3本书。 小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10、得出结论。 通过刚才的实验 ,我们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圆柱形纸筒的承受力比其他形状的纸筒要大很多。进而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承受力! 这时形成新的问题---纸折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承受力不一样呢?学生的思维再次得以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以后的学习中去验证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实验探究法,合作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对学生的预测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养成边实验边记录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 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课件)能不能用用我们学到折形状的知识,试着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汇报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根据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原理设计的? 五 拓展应用 1谈话:老师带来了易碎的蛋壳(出示蛋壳)你们能猜出能够承受多少本书的重量? 2实验(集中做,老师演示) 3为什么薄薄的蛋壳能承受那么大的力呢? 4学生讨论并回答。 5谈话:鸡蛋的这种形状能把外来的力均匀的分散开来,所以能承受比较大的重力。建筑家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建筑结构,如悉尼歌剧院,他既美观漂亮又坚固、节省材料。 设计意图:最后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生物给人类的启示,第二层是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折形状》课后检测 一填空: 1.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 体、 体、 体、 体这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这些形状又可以被切成一半或更小些,用来组成其他的形状。 2.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