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平面与平面平行(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8.5.3平面与平面平行(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平面与平面平行(1)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实例和利用已知性质,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2.直观想象:学生利用直观教具,能够在头脑中构建出两个平面的平行关系,并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3.数学建模:学生将所学的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抽象: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概念,理解其本质特征。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包括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的基本性质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数学学科,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兴趣,但对于几何部分,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直观教具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文字和公式进行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出平面的平行关系。此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解释和阐述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案例研究则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小组讨论则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兴趣。接着,利用直观教具和几何画板软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然后,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最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互相提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在本节课中,将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媒体。几何画板软件有助于直观地展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如电梯按钮、自行车道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几何原理。
问题提出:为什么这些现象都是平行的?平行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他们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兴趣。
2.讲授新课(15分钟)
定义与判定:讲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展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
性质与判定:讲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性质进行判定。
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设计:设计一些有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和应用题。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与解答: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解答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与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解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化理解。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本节课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面与平面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能力。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创新:在本节课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使抽象的几何知识更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总用时:40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3)设计一些有关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创新性问题,如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