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
及课题第 一 单元
课题:元宵节
教材
简析本单元以“元宵节”为主题,共编了两篇主体课文:《元宵节》《看花灯》。这两篇主体课文都很儿歌化,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且内容充满童趣,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里的子都课文《猜灯谜》也是一篇与元宵节相关的文章。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同时充分体会亲情、友情,培养对祖国及生活的热爱之情。
设计
理念借助插图、生字卡片以及课件,帮助学生识字,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以及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还要组织开展积极有效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单
元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元宵节》,自读《猜灯谜》。
掌握本单元的字,巩固学过的字,学填常用的偏旁表,掌握“方框”“口字旁”,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
用圆、灯、年组词,照例说句子。
会书写单韵母拼读音节。
过程与方法:
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自检的习惯。
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亲情和友情,在增长知识的同事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养成阅读及勤于复习、联系的好习惯。单元重点了解元宵节的习俗,体会亲情应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单元难点加强朗读,读出节奏,进行识字教学。单元课时安排《元宵节》1课时,《看花灯》2课时,“语文天地”3课时。单元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灯。
教学内容元宵节第 1 节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渗透性识字。
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学习偏旁“方框”。
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过程与方法:
把观察、识字与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时的快乐气氛及人们在过节时体现出的浓浓亲情。
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难点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重点感悟儿歌表达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设计理念谈话法,情境创设法,在游戏中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1.不知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教师调控点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
境
引
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的什么节日吗?谁知道今年的元宵节的在公历的哪一天?元宵节的晚上你们都做了什么?看到了些什么?
2.回报资料收集成果。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生动的儿歌,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小组进行资料共享,感受收集资料的快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之间的可贵亲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
学
新
课二、初读课文,学认生字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练习读。
3.出示新偏旁“方框”,问: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今天学习的生字中,哪些字是带方框的?并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4.掌握多音字“正”,让学生分别用常用读音四声和本课读音一声组词。
5.指名读课文,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6.拍手朗读,感受节日的快乐。
三、熟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看图,你看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在过元宵节的?
2.说一说你过元宵节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课文,想想应该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4.齐读课文。
四、学习新字
1.认真观察生字“节、欢、吃、正、庆、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3.作重点指导。
认真读课文,说出“方框”的意思。
感受儿歌的节奏。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并评价,说书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说出“团”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怎么写好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认字、学习新知的任务。
加强朗读练习。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读正确评价别人。
通过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生字的结构,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笔画和笔顺。巩
固
练
习背《元宵节》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评一评。
手机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鼓励学生从课外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动手能力。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课外作业组词
欢( ) 吃( )户( )
吹( )气 ( ) 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