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施问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针刀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上海市曲阳医院 疼痛科 施问民 思路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目前认为青年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就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其病因是由于软组织慢性损伤,而不像老年患者X线表现和病因比较复杂,这样比较符合我们的诊治要点: 1.主要观察X表现; 2.微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 3.手法复位纠正曲度异常。 思路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突出软组织慢性损伤这个病因; 结合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提出颈椎生理曲 度异常是主要评价标准; 针对病因 微针刀 手法复位 总结我们的优势。 治疗青年型颈椎病 X线影像分析 ——方法 颈椎曲度的客观指标为测颈曲数值,拍摄采用标准的Borden法【1】 测量方法是以C1椎体齿状突顶点和C7椎体后下缘二点连成A线,连接各椎体后缘成弧线即C线,并以C线的最突点作到A线的垂线来求得D值 由2位医师按同样方法测量,并取二者均值以缩小测量误差 [1] 周秉文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56 (12±5)mm:正常 负值:反弓 0mm:曲度消失 7mm:为曲度变直 17mm:为曲度变大 X线影像分析——参考值 临床资料 ——病例1: 治疗前(曲度变直) 治疗后(正常) 影象检查号 沈X,女,35岁,教师,有颈椎病史5年,门诊号: 临床资料——病例2 治疗前(反弓) 治疗后(正常) 詹X,女,28岁,护士,因颈背痛半年余,影响睡眠数月 并在某三甲医院就诊 临床资料——病例3应X,男,35岁,工会干部 治疗前(曲度消失) 治疗后(正常) 治疗方法 ——微针刀治疗 体位: 患者采取坐位,反骑坐在木制靠背椅上,椅背顶端放置软垫,双手垫额于软垫上,保持头颈部稳定,充分暴露术区。 定点、消毒: 在C3~C7颈椎横突尖部位,或以颈椎棘突连线为中心旁开1.5~2.5cm,选择明显的压痛点、硬结或肿胀处,用龙胆紫做一点状进针标记。术区按西医外科手术要求常规消毒。 治疗方法 ——微针刀治疗 1.术者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无菌手套; 操作: 2. 选用汉章牌4号针刀(直径0.6mm,我们称之微针刀),对准作好标记的治疗点,针刀垂直于皮肤,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快速刺入皮肤,缓慢探索直至到达横突尖骨面,贴横突前、后缘的骨面铲切,当术者手下有松劲感,患者出现酸胀感(部分可向上肢放射)即可。 3.出针刀后用无菌敷贴外贴治疗点,并注 意按压,防止出血。 治疗方法 ——微针刀治疗 若有颈椎关节突阳性反应点的患者,则在颈部后正中 线棘突旁开1.5~2.5cm左右的范围内,C3~C7关节突 (关节囊处)椎板边缘,有明显压痛、硬结或条索处用 龙胆紫标记定点。 针刀在定点处垂直刺入,当针刀深人到有病变组织层 时,分别行纵行及横行切割、摆动,边松解边深人, 直达关节囊处,铲切次数视硬结或条索程度前后比较 而定,出针刀后用无菌敷贴外贴治疗点并按压。 治疗方法 ——微针刀治疗 若有肩背部放射症状者,在肩背部阳性反应点作辅助 治疗:针刀在定点处进针患侧肩胛提肌,紧贴肩胛骨 内上角、冈下肌,直刺肩胛窝、大小圆肌,紧贴肩胛 骨外侧骨缘面、三角肌正中、滑囊处或肱骨大结节处, 纵行及横行摆动,患者出现酸胀感(部分可有向上肢 放射感,手臂无力酥麻感)即可,出针刀后用无菌敷 贴外贴治疗点并按压。 治疗方法 —— 手法复位 患者: 采取端坐位,背靠木制靠背椅背上,双下肢自然平肩宽屈曲呈90°,双手掌心朝下自然平放在大腿前面。 术者:站在患者左后侧 第1步--右手拇指从第二颈椎棘突开始按压并以此为支点,同时左手托住患者前额向后徐徐顺势搬动,每搬动一回合右手拇指依序滑向下一棘突,且按压力逐渐加大,至C4C5棘突时为最,然后按压力逐渐减小,直至C7。 治疗方法 —— 手法复位 第2步--用右手拇食二指,夹住颈椎二侧椎间关节处,同时左手托住患者前额向后徐徐顺势搬动,每搬动一回合右手拇食二指依序滑向下一椎间关节处,直至C6~C7椎间关节。 第3步--右手松松握成空拳,从第二颈椎开始边往下滚动,边同时左手托住患者前额向后徐徐顺势搬动。如此往复来回二次为一次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