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024).docx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20以内数与加法
《搭积木》
?
?
一、教材分析
《搭积木》是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计算的关键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展开,通过创设搭积木的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教材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和简单的算式展示,帮助一年级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通过说一说、拨一拨、数一数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的计算过程,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
二、教学目标
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经历计算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的算理,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在操作、探索、交流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的算理。?
?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笑笑决定用她心爱的积木搭建一座她梦中的城堡。笑笑已经搭建好了城堡的一部分,一起来看看搭积木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搭积木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自然引发思考,提出问题——搭积木中的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原来就在身边。
探究新知
活动一:想一想,说一说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展示。
师:小结关键信息,原来有13块积木,笑笑准备再放上去2块;问题: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呢?
生:积木相加,用加法计算。
师:非常棒!那怎样列算式呢?
生:13+2=?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的自主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即把两个数量合在一起。
效果评价: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对于还不能理解的同学给予指导。
活动二:数一数,拨一拨,算加法
师:刚才同学们都列出了算式,那怎么计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呢?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要求:
①数一数,再利用计数器拨一拨;
②想一想,十位和个位各表示几;
③算一算,小组交流计算过程。
汇报交流:
生:数一数,算一算。14,15,所以13+2=15。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1:3+2=5,10+5=15。先在个位上拨3个算珠,再拨2个算珠,计算个位上3+2=5,十位上的1个算珠代表十,则10+5=15。
生2:3+2=5,13+2=15。直接利用计数器,先拨出13,十位拨1个算珠,个位拨3个算珠,再放上2个即2个一,在个位上再拨2个算珠,现在读出计数器上的数是15,所以13+2=15。
师小结: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1”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拨一拨,深入理解十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掌握算理,正确计算。
效果评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拨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并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
活动三:数一数,拨一拨,算减法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认真看图,仔细思考,并说一说。
师:小结主要信息,笑笑一共搭了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问题:还剩下多少块积木?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运算来计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生:用减法,拿走积木,数字相减。
师:非常棒!那谁可以列出算式呢?
生:18-2=?
师:如何计算18-2等于多少呢?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汇报。
汇报交流:
生1:数一数,算一算。17,16,所以18-2=16。
生2:利用计数器现在个位拨8个算珠,淘气拿走了2块,即从个位的8个算珠中拿走2块,剩余6块,列式8-2=6;再在十位上拨出1个珠子即1个十,再算10+6=16。
生3:还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8,即十位拨1个算珠,个位拨8个算珠,淘气拿走了2块,即从个位上拿走2个算珠,读出现在计数器上的数16,所以18-2=16。
教师小结:十几减几十位上的“1”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减法算式的意义,即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从而准确掌握计算方法。
效果评价:检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对减法运算的理解程度,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活动四:探究不同的算法
师:同学们刚才的想法非常棒,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计算方法吗?
生1:可以用接数法,加2可以理解为加1再加1,即在个位上添加2个算珠。13+1=14,14+1=15,所以13+2=15。
生2:可以用倒数法,减2可以理解为减1再减1,即在个位上去掉2个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