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搭积木教案2025春 (2).pdf
第3课时搭积木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列不同的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一个积木增减的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玩,
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块或拿走()块”。
师: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通过放积木和拿走积木活动,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13+2的算法。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师:原来有13块积木,再放2块,求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怎么算?(学生列式:13+2=)
2.全班交流,呈现不同算法。
师:你知道13+2等于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1)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2)小组代表汇报:
方法一:顺着数,13再加上2就是接着数2个数,即14,15,所以13+2=15o
方法二:13+2可以这样想:1个十和3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1个十和5个一,就是15o(边
汇报边在计数器上拨珠演示)即3+2=5,所以10+5=15o
方法三:因为3+2=5,所以13+2=15o
活动二:探究18-2的算法。
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块积木以及怎么判断的。(18块,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18)
师:(课件演示拿走2块)你知道还剩下几块吗?怎样列式?(18—2=)
2.全班交流,呈现不同算法。
师:你会计算18-2吗?小组讨论一下。
(1)学生边摆小棒边讨论算法。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
方法一:倒着数,18减去2就是倒着数2个数,即17,16,所以18-2=16o
方法二: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减去2个一就剩下1个十和6个一,所以是18—2
=16o(边交流汇报边在计数器上拨珠演示)即8—2=6,所以10+6=16o
方法三:因为8—2=6,所以18—2=16o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活动三:探究数线尺。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并能读出尺子上的数,找到13对应的点,结合“13+2=15”
1
来交流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己写算式的得数,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3.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自己看图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再在小组内互相说算式,最后全班交流算式,
老师指名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计算了吗?
五、课后练习
完成学生用书相应练习。
2